有轨电车通常不是完全自动行驶的,而是由司机操控驾驶,但部分有轨电车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功能,原因如下:
非完全自动行驶的原因
- 复杂的运行环境:有轨电车行驶在城市道路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交通状况,如行人、其他车辆的穿插,道路施工等情况。这些不确定因素需要司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以确保行车安全。例如,当遇到突然出现的行人闯红灯时,司机需要及时采取制动措施。
- 站点停车精度要求:在站点停车时,需要准确控制停车位置,以方便乘客上下车。不同乘客群体对上下车的便利性要求不同,例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可能需要更精准的停车位置,这需要司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特殊情况处理:车辆故障、信号系统故障或其他突发情况时有发生,司机需要具备应急处理能力,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或将车辆安全停靠在合适位置。
具备一定自动化功能的原因
- 提高运行效率:通过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车辆的精准加速、减速和匀速行驶,按照预设的时间表运行,提高运行效率和准点率。例如,在一些新建设的有轨电车线路中,采用了先进的信号系统和自动化控制技术,车辆可以根据信号指令自动调整行驶速度,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速度波动,提高了整体运行效率。
- 降低人为失误:自动化系统可以按照预设的程序和规则运行,避免了因司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导致的操作失误,提高了行车安全性。例如,在车辆进站时,自动化系统可以精确控制车辆的停车位置,减少停车误差,提高乘客上下车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目前完全自动行驶的有轨电车较少,更多的是在司机驾驶的基础上,利用自动化技术辅助驾驶,以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轨电车的自动化程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