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越做越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消费者需求
- 空间需求:消费者对车内空间的要求日益提高,大尺寸的电车能够提供更宽敞的乘坐空间和储物空间,满足家庭出行、露营等多样化场景的需求。同时,中国人本身对大空间就有一定的追求,更大的空间可以带来更舒适的驾乘体验。
- 配置需求:随着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车辆需要容纳更多的电子设备和传感器,以实现丰富的功能,如自动驾驶辅助、智能互联等。大尺寸的车身可以为这些设备提供更多的安装空间,并且有助于分散布置设备,避免相互干扰。
- 技术发展
- 电池技术:为了提高续航里程,需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塞入更大的电池。由于要考虑通过性与坐姿问题,整个电池包不能做得太厚,所以车企通常会选择在车身宽度或长度上做文章,以增加电池的安装空间。此外,电动车无需考虑发动机等传统燃油车的动力系统布局,使得四轮可以尽可能地推向车身四角,从而在相同车身长度下获得更大的轴距和车内空间。
- 生产平台:许多纯电动平台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车辆大型化的趋势,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尺寸车身的生产和制造。这些平台可以更合理地布置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 市场竞争
- 产品差异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车企为了突出产品的差异化,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会将车辆做大做豪华。大尺寸的电车往往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能够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的竞争力。
- 价格优势:现在一些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以更高级别的车身尺寸,卖下一级别的价格,通过 “降维打击” 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消费者可以用相对较低的价格享受到更大尺寸车辆带来的舒适和豪华感,这对消费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 安全考量:电动车由于结构原因,在发生侧面碰撞时,除了要保护车内人员,还要考虑电池包会不会因碰撞而发生形变导致起火,所以侧面碰撞的要求比燃油车更高。几乎所有电动车都会明显增加侧面门槛梁的刚性和宽度,把门槛梁作为重要的变形和吸能区,有的还会在电池包和门槛梁之间留出一定空间,确保电池包安全。将车身拉宽,是车辆提供安全保证的一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