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电车维修通常并不便宜,主要原因如下:
- 核心部件维修成本高:
- 电池维修更换贵:电车的动力电池是最昂贵且难修的部件。中保研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包单件零整比均值为48.85%,即动力电池价格平均可达整车售价近一半。如某品牌20万元新能源车,按均值算动力电池维修价格超10万元。并且电池组出现故障时,因电芯一致性、密封性等要求,通常需更换整个电池包,而非单个电芯。此外,一些车企采用CTC或CTP技术,加大了电池包拆装难度和成本。
- 智能设备维修成本大:电车车身上有许多智能化零部件,如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这些智能设备一旦发生碰撞或损坏,修复和更换成本巨大,例如小梁的车撞坏激光雷达,单颗售价8000多元,加上换装支架材料、人工等费用,综合维修费近万元。
- 维修工时费较高:
- 诊断修复耗时久:电车诊断问题所需时间约是燃油车的两倍,修复时间多出1.5倍。新世代电动车车体架构特殊,技师维修时需花更多时间避免误伤,导致工时上升。
- 安装调试复杂:新能源汽车大多具备高智能化,车身上有较多高科技的零部件和系统需要安装调试,这也使得维修工时费普遍较高。
- 维修技术壁垒高: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电系统具有一定危险性,电池组的维修和更换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进行操作。目前国内新能源汽修人才存在大量缺口,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预计达103万人,其中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将面临80%的人才空白,专业维修人员的稀缺也会导致维修成本增加。
- 零部件价格及渠道问题:电动车维修所需的零组件大多需要原厂件,使用原厂件的比例约为89%,远高于燃油车的65%。并且电动车品牌众多,零部件不统一、规格不通用,销售多为经销商代理商,厂家距离远,各环节零部件价格自然较高。
不过,也有一些因素可能使电车维修成本在未来有所降低,如电动汽车技术越来越成熟,厂家不断改进制造工艺和产品设计;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与技术迭代升级,维修技术壁垒或将逐步放开,授权维修点也将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