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买保险难的情况,主要原因如下:
- 高出险率:
- 驾驶习惯因素:新能源车起步加速较快,对于一些仍保留燃油车驾驶习惯的车主来说,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更大。
- 车主年龄结构:年轻人在新能源车主中占比较高,而年轻人的出险率比中年人高得多。
- 营运风险混淆:由于新能源车每公里费用更低,很多登记为家用车用途的新能源车主会跑网约车,但并非按照营运车辆投保,导致保险公司少收保费却承担了更高的风险。
- 高维修成本:
- 技术应用密集:新能源车集成化、电子化程度更高,且新技术(如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应用密集,其辅助驾驶所依赖的众多摄像头、雷达等一旦损坏,维修费用高昂。
- 配件供应链不成熟:新能源车的配件供应链不成熟,部分配件供应有限,导致维修成本较高。
- 维修方案不透明:维修技术不够成熟,售后网点大多是厂家授权维修店,市场竞争不充分,维修价格不透明,保险公司议价话语权不足。
- 保险定价复杂:新能源车险定价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多于燃油车,且监管对于新能源车基准保费有严格限制,车险价格能够上调的幅度,远远不能覆盖新能源车出险率上升的幅度,导致保险公司承保新能源车险可能亏损,因此在承保时会更加谨慎。
- 数据积累不足:保险产品厘定合理的保险费率基于保险大数法则,要求险企拥有足够大的保险标的数据量。但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相关数据积累不够完善,保险公司难以准确评估风险,这也使得其在承保时较为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