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电车有时会给人“跑的少”的感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电池及相关技术因素
- 电池老化:随着充放电循环次数增加以及使用时间推移,电池化学活性降低,容量逐渐减少,续航里程自然会缩短。例如,宝马i3约30%的续航里程下降原因是电池老化。
- 电池管理系统:虽然宝马有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但部分早期油改电车型,在电池管理和能量利用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影响续航表现。如宝马i3作为油改电车型,冬季实测续航达成率较低,长续航版本夏季续航可达592公里,但冬季实测仅为197.8公里。
- 能量密度:不同宝马电车车型的电池能量密度和容量不同,这是决定续航的关键因素。如果车型定位或成本限制采用了能量密度较低的电池,续航里程会受到影响。未来宝马采用能量密度更高的圆柱形电芯后,续航里程有望进一步提升。
- 环境因素
- 温度:低温会使电池内部化学反应速度减缓,电池性能下降,续航里程缩短;高温则可能导致电池过热,降低效率和寿命。例如,宝马i3续航里程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季因低温电池活性下降,续航明显缩水,北方地区更为突出。
- 风向:逆风行驶会增加车辆行驶阻力,从而消耗更多电能,缩短续航里程。
- 驾驶习惯因素
- 急加速和急刹车:频繁急加速、急刹车会使电机频繁大功率输出和制动,增加能耗,减少续航里程。
- 高速行驶:速度过高会使风阻大幅增加,电耗增大,续航里程缩短。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宝马电车的电耗通常比在城市综合路况下高。
- 车辆负载因素
- 乘客和货物载重:搭载更多乘客或装载更多货物,会增加车辆能耗,导致续航里程减少。
- 车载设备使用:开启空调、音响、加热座椅等车载电器设备,会增加电能消耗,影响续航。特别是空调,对于纯电动宝马车型来说,完全依赖电力运行,对续航影响较大。
- 路况因素
- 拥堵路况:在拥堵路段频繁启停,电机需要不断输出动力克服车辆静止惯性,能耗较高,续航里程降低。
- 道路坡度:行驶在陡坡较多的道路上,车辆上坡需要消耗更多电能,下坡时即使有能量回收,但回收效率并非100%,整体也会影响续航。
- 轮胎因素
- 胎压不足:会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使行驶阻力增加,电耗上升,续航里程缩短。
此外,不同的测试标准,如CLTC、NEDC等,由于测试条件与日常使用存在差异,官宣的续航里程往往存在“水分”,也会让用户感觉实际行驶里程比宣传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