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充电存在多方面的瓶颈,具体如下:
- 充电设施不足
- 公共充电桩数量不足: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增长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特别是在一些老旧小区、偏远地区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充电桩的覆盖密度较低,导致车主寻找充电桩困难,有时甚至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待充电。
- 充电桩安装困难:在老旧小区安装充电桩面临诸多问题,如电网改造工程复杂、没有固定车位、涉及的技术和安全问题繁多,以及物业公司协调难度大等。一些物业公司因安全责任等问题对充电桩安装持谨慎态度,导致业主安装充电桩的申请难以通过。
- 充电车位被占用:设有充电桩的车位经常被燃油车占用,或者新能源车充电完成后未及时挪车,导致其他需要充电的车辆无法使用充电桩。由于缺乏相关执法依据,对于此类现象难以进行有效治理。
- 充电速度较慢
- 充电桩硬件限制:虽然有高功率充电桩的研发和推广,但目前市场上仍有大量低功率充电桩存在。一些商业充电桩功率较低,无法满足车辆的快充需求。此外,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充电桩在兼容性方面也存在问题,部分车辆无法在某些充电桩上进行预约充电或出现充电故障。
- 电池技术限制:电池材料和设计影响充电速度。当前电池技术下,过大充电电流会破坏电池内部结构、影响性能和寿命,甚至导致热失控,所以充电电流不能无限制增大。同时,电池在不同电量状态和温度下充电速度有差异,如电量接近满时充电速率会减慢,低温环境下电解液粘度增加,锂离子迁移速度减缓,也会使充电速度降低。
- 电网容量限制:高功率快充桩对电网容量要求高,建设超充站需配套大容量变电站,电网扩容成本高昂,且在用电高峰期,电网电压下降,也会影响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导致充电速度变慢。
- 充电体验不佳
- 收费不透明:一些充电站存在收费过高、没有提示或提示不醒目等问题,车主可能会遭遇“充电刺客”。例如,部分充电站的服务费过高,或者在充电桩上未公示超时占位费等信息,仅在App中有小字提醒,给车主带来不好的体验。
- 操作繁琐:为充电需要下载多个App或使用小程序,每个App的注册、充值等流程不同,使用体验差。而且一些充电企业在系统中为退费设置了种种障碍,如部分充电站运营商“卷款跑路”,涉及车主预充值资金无法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