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几种电池比较适合电车充电:
- 锂离子电池
- 磷酸铁锂电池:以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具有高安全性、长寿命的特点,循环充放电1600次后,容量仍可保持在80%左右,在经过2000次的完全充放电循环后,其容量仍能保持在80%以上。热稳定性极高,内部成分需温度达到500-600℃才会开始分解,在短路、穿刺等危险状况下,也能保持很好的安全性,不会爆炸与燃烧。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低温充电效率较差,在温度低于-5℃时,充电效率会受到影响。
- 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由镍、钴、锰(或铝)以及锂组成,具有高能量密度、出色的充电效率和良好的低温性能,目前其能量密度普遍超过240wh/kg,有潜力在未来进一步提升至300wh/kg。在极端低温条件下,如零下20°C,仍能保持超过70%的放电容量。不过高温下稳定性不足,容易燃烧或爆炸,但陶瓷隔膜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安全隐患。
- 钛酸锂电池:具有出色的耐用性,循环充放电2.5万次后,容量还能保持在80%左右。充电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充入大量电能,且安全性较高,在高温和过充等情况下不易发生危险。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同等电量下电池体积和重量较大,目前成本也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 镍氢电池:具有较好的充放电性能和稳定性,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可采用恒电流充电方式进行充电,对电流的接受能力强,充电过程中无需对电池单体的电压进行限制,可以实现快速充电。不过能量密度较低,体积大,电压仅为锂电池的三分之一,同等电量下电池组体积和重量较大,价格也相对较高。
- 铅酸电池:成本较低,技术成熟,可靠性好,原料易得,价格便宜,比功率基本能满足电动汽车的功率要求,充电方式相对简单。但能量密度小,所占的质量和体积太大,一次充电行驶里程较短,且使用寿命短,充电时间长,过度充电会导致电池失水,从而缩短使用寿命。
此外,还有一些处于研发阶段或尚未大规模应用的电池,如钠硫电池、固态电池、石墨烯电池等。钠硫电池比能量高,可大电流、高功率放电,但工作温度在300-350℃,需要加热保温,且电池寿命较短,性能稳定性及使用安全性不太理想。固态电池具有续航里程长、成本低、安全性高、寿命长等优势,但目前生产成本较高,处于研发阶段。石墨烯电池通过缩短充电时间、减少能量损失和热损伤来提高电池寿命,但成本高昂,难以大规模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