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没有快充口主要有以下原因:
- 成本因素:
- 硬件成本:对于插电混动汽车,增加快充口及相关高压电子设备、散热系统等,会使整车成本上升。例如,比亚迪秦Pro最高配燃油版和最低配插电混动版差价4万多,车企为控制成本,在电池容量小、对快充需求不大的插混车上不安装快充口。纯电动汽车如果定位低端,为控制价格,也可能舍弃快充口。
- 使用成本:公共快充存在充电服务费和停车费等,综合成本较高,而插电混动车主使用公共充电站充电的可能性较小,在家里用慢充成本低且能满足需求。
- 技术限制:
- 电池容量与散热:插电混动车型电池容量小,一般为10-15kW?h,快充时大电流、高功率会使电池发热,可能导致过热、线路烧坏等问题,对散热要求高。而车内空间有限,布置散热系统难度大。纯电动汽车若电池技术落后,也可能不适合快充,如早期一些电动车电池无法承受大电流快充。
- 车辆布局:插电混动汽车有内燃机、电池组和电机等,空间布局紧凑,安装快充口及相关设备会挤压本就紧张的空间,还可能影响其他部件布局。
- 安全因素:快充通过提升电压或电流实现,锂离子电池在快充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电池容量小的插混车型更易过热,威胁电池安全。此外,长期使用快充对电池寿命有影响,可能导致电池短路、性能衰减等,为保护电池和车辆安全,一些电车不设置快充口。
- 实际需求:插电混动汽车有燃油系统作备用,即使电池电量耗尽也能继续行驶,对快充需求不迫切。而且其纯电续航里程短,一般为50-100km,用快充充满电再行驶的里程有限,不如加油便捷。纯电动汽车如果主要在城市短途行驶,有慢充口能满足日常充电需求,也可能不配备快充口。
不过,随着技术发展和成本降低,越来越多的电车开始配备快充口,以满足用户对快速充电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