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城市电车主要分为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两类,以下是详细介绍:
有轨电车
- 起源与发展:1881年由德国人维尔纳?冯?西门子发明,1906年,比利时商人在天津建成了中国首条有轨电车线路。
- 构造及原理:采用钢轮,需在路面敷设轨道,通过集电杆或受电弓从架空接触网获取电能,电流经钢质轮对和路轨形成回路,驱动牵引电动机运行。
- 车型特点:早期有轨电车车身多为木质或金属材质,外观造型多样。如北京早期的21e型有轨电车,标准定员52人,车身最初为棕色,后改为绿色,新中国成立后又改为上部米黄色、下部棕色。交通工具早期有轨电车
无轨电车
- 起源与发展:1911年,英国布雷德福特市开始运营市内无轨电车,1914年,上海建成了中国首条无轨电车线路。
- 构造及原理:使用橡胶充气轮胎,路面无需敷设轨道,通过车顶的集电杆从一对架空电缆获取电能,经电气系统驱动牵引电动机运行,电流经另一根集电杆和接触网的负线返回牵引变电所。
- 车型特点:车身类似公共汽车,早期式样像轮式马车,车厢为木结构,装有实心橡胶轮胎。后来中国经典的SK561无轨电车,俗称“火车脸”,奠定了后来无轨电车的车身造型。交通工具早期无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