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纯电车在市场上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原因如下:
- 产品设计与平台:
- 油改电设计局限:像宝马i3、iX3等车型被诟病为“油改电”产物。这种设计并非基于纯电平台打造,在车身设计和结构上难以摆脱燃油车的影子,导致空间利用不够合理,例如后排地台凸起,影响乘坐舒适性,同时也可能对车辆的整体质量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 技术性能方面:
- 续航里程不突出:部分竞品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突破了600公里甚至更高,而宝马i3的标定续航仅有526公里,iX3的综合续航里程为490公里,在同级别车型中不算突出,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长距离驾驶的需求。
- 动力性能有差距:宝马i3的33.2万元版本百公里加速达到6.2秒,相比许多同价位能提供4秒甚至更快加速性能的纯电车,且多数为四驱版本,动力表现较为逊色。
- 充电模块设计缺陷:宝马纯电车型的充电模块疑似存在设计问题,在第三方充电桩快充时,对充电桩稳压稳流要求高,一旦出现波动,车辆高压系统易报错,甚至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 智能化水平落后: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宝马落后于中国本土品牌。其车机系统拓展功能相对较少,智能语音功能表现平平,iDrive系统存在卡顿问题,辅助驾驶仅提供基础的L2级,且存在抢方向盘和识别错误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需求。
- 品牌与市场策略:
- 品牌定位模糊:宝马既想维持豪华品牌的高端形象,又要面对中国新势力品牌的强势竞争,导致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逐渐模糊。
- 市场反应迟缓:开发和迭代周期长,难以跟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在面对新能源汽车浪潮时,电动化转型较慢,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思路上一定程度上仍遵循燃油车时代的传统做法。
- 用户体验与成本:
- 配置不够丰富:宝马i3在与竞品较量中,车道保持、并线辅助、360°全景影像等重要的安全和辅助驾驶功能需额外付费选装,相比自主品牌纯电车型,配置差距显著。
- 维修成本高昂:作为豪华品牌,宝马纯电车的维修费用不菲,相比同价位纯电车型,其维修成本偏高,这可能会让一些消费者在购车时有所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