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些品牌的燃油车在向电车转型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其电车产品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出色:
- 豪华品牌
- 奔驰:奔驰部分电动车型存在产品质量问题。如2022年北京奔驰召回部分奔驰EQC电动汽车,原因是电动驱动模块制造偏差,可能导致冷却液渗漏,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奔驰的车机系统在智能化方面反应迟缓,功能相对单一,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大多停留在L2级别,与一些新兴品牌相比有较大差距。
- 宝马:宝马的大多数电动车是基于燃油车平台打造的“油改电”车型,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续航里程受限等先天不足,在操控性能上也难以与专门的电动车平台相媲美。在智能化方面,其车机系统和智能驾驶的发展也相对滞后。
- 奥迪:奥迪在新能源转型方面步伐缓慢,电动车产品线单一,产品竞争力不足。以奥迪e-tron为例,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方面与同级别竞争对手相比没有明显优势,售价却较高,性价比偏低。同时,在智能驾驶、车机系统等方面也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
- 日系品牌
- 本田:本田早期的电动车型如广汽本田VE-1是油改电车型,存在诸多问题,如外观内饰基本复刻燃油版车型,底盘铺设电池组后坐姿变高,实际续航表现不佳,价格相比燃油版缤智溢价不少,市场竞争力较弱。
- 马自达:马自达CX-30EV作为油改电车型,车身比例因“油改电”而不协调,失去了燃油版的灵动感和小巧,在新能源车注重的智能化配置方面也没有亮点,续航里程也不算突出,整体实力难以令人满意。
- 丰田:丰田为了满足双积分要求推出了一些油改电车型,如奕泽E进擎,存在续航短、空间小、科技配置落伍等问题,起售价较高,即便终端有大幅优惠,销量也不理想。
- 美系品牌
- 福特:福特FocusElectric可靠性评分较低,主要问题集中在车身和非马达电气部件上,续航里程也较短,仅为122公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 通用:通用旗下部分电动车在市场上的表现也不温不火,在产品的创新性、续航里程以及智能化等方面,相比一些主流的新能源品牌没有明显的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这些品牌也在不断加大在电动化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努力提升电车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未来的表现可能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