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电费暴涨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
- 政策调整
- 电价方案变更:2023年6月1日起实行新的电价方案,将用户用电价格逐步归并为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及工商业用电三类。大型充电站的用电被划归到了工商业用电中,而工商业用电价格高于居民生活用电和农业生产用电,导致电车充电成本上升。
- 分时电价调整:部分地区调整分时电价,扩大了用电高峰期工商业电价的上涨幅度。例如,上海7-9月夏季时期8:00-15:00、18:00-21:00为高峰时段,7-8月12:00-14:00为尖峰时段,夏季高峰时段电价在平段电价基础上上浮80%,尖峰时段电价在高峰电价的基础上上浮25%,这使得在相应时段充电的电车电费增加。
- 发电成本上升:中国发电结构中,火电占比较高,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未来火电比例将大幅下降,需要更多可再生能源来满足电力需求。但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相对较高,且需要大规模的储能设施和智能电网建设来保障供电稳定性,这些成本可能会部分转嫁给终端用户,导致电费上涨。
- 充电桩运营成本增加
- 利用率低回本周期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仍然不够高,已投建充电桩利用率较低,充电运营商处于亏损状态,回本周期较长。为了提高收益和降低成本,部分充电桩运营商选择提高服务费,从而导致充电价格上涨。
- 场地成本上升:场地停车费等成本的变化,会导致充电价格的波动。例如市区的土地成本较高,相应的充电桩场地费用也高,这会促使运营商提高充电价格以覆盖成本。
- 初期投资巨大:投资充电桩是重资产项目,充电桩企业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和设备购置。随着运营时间的推移,盈利压力逐渐增大,因此通过提高充电服务费来增加收入,以缓解亏损压力。
- 电力供需不平衡:夏季高温等时期电力需求大增,而电网供应能力有限,导致电力市场价格上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电桩充电价格随之上涨。同时,部分地区充电桩数量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匹配,如南方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多,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也会使得充电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