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工作买电车是否合适,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虑,以下是一些分析:
- 合适的情况
- 通勤距离近:如果工作地点离家较近,如在5公里以内,电车基本可以满足日常通勤需求,且充电方便,花费较少。即使是短距离的冬季出行,电车续航的减少也不会带来太大影响。
- 充电条件便利:若家里有固定车位且能安装充电桩,或者单位有免费或低价的充电桩,那么电车的使用成本会很低。以一辆电耗百公里18度电的电车为例,全年跑1.54万公里,家充和外充各占一半,电费大概是2495元,平均每月231元,相比油车加油费用要便宜很多。
- 预算有限:电车的保险费用普遍比油车高,但在购车时,一些国产电车品牌价格相对亲民,而且在日常使用中,保养次数少,保养费用也更便宜。
- 城市通行需求:在一些大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严重,电车在走走停停的路况下更节能,且其安静、起步加速顺滑的特点,能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此外,部分城市对新能源车上牌有政策优惠,如不限行、更容易获得牌照等,这对于刚工作需要经常通勤的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 不太合适的情况
- 长途出行需求多:如果经常有长途旅行、回老家等需求,电车可能不太合适。因为电车续航里程有限,即使续航较长的车型,在实际使用中也可能因天气、路况等因素打折扣,而且长途旅行中充电设施的分布可能不够密集,充电等待时间也较长,会影响出行效率。
- 所在地区气候寒冷:在冬天非常冷、经常零下20°C的地方,电车电池活性会降低,电量减少,续航可能只有标称的3-4折,同时开暖气和加热电池本身也要耗电,会进一步缩短续航里程。
- 收入不稳定或经济压力大:虽然电车日常使用成本低,但购车成本可能并不低,而且其保值率相对较低,3年后的保值率大概只有5折左右。如果收入不稳定或经济压力大,购买电车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后期想换车时也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损失。
- 充电设施不完善:若居住的地方和工作单位附近充电桩数量少,且使用不便,经常需要排队充电或花费较长时间寻找充电桩,那么使用电车会很不方便,带来诸多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