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常用的轮子主要有钢轮和胶轮两种,以下是具体介绍:
- 钢轮
- 构造:一般由轮芯、轮辋、扣环、弹性橡胶块、接地导线和降噪板等组成。轮辋是直接与钢轨接触的部分,轮芯则通过轮轴与车辆的其他部分相连,弹性橡胶块设置在轮辋与轮芯、扣环之间。
- 优点: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和冲击力,适合长期在轨道上运行;运行稳定性好,能保证车辆沿着轨道准确行驶,不易出现跑偏等问题;与钢轨之间的摩擦力适中,有利于车辆的牵引和制动,且磨耗相对较小,后期的运营和养护成本低。
- 缺点: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尤其是在通过弯道、道岔或在高速行驶时,噪声问题较为突出;车轮与钢轨之间的振动传递相对较大,可能会影响乘客的舒适性。
- 胶轮
- 构造:通常采用橡胶轮胎,内部可能会有金属轮等支撑结构,如澳门轻轨的胶轮内部就有金属轮,在轮胎出现问题时可协助列车继续运行。
- 优点: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能够有效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提高乘客的舒适性;制动迅速,橡胶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在制动时能够更快地使车辆停下来;爬坡能力强,适合在地形复杂、坡度较大的区域行驶。
- 缺点:橡胶轮胎的磨耗较大,需要定期更换轮胎,运营维护成本较高;容易产生粉尘污染,尤其是在轮胎磨损过程中会产生橡胶颗粒,对环境有一定影响;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轮胎漏气、爆胎等问题,虽然有一些安全设计,但仍存在一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