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电瓶通常只能用两年,主要是由电池本身的特性、生产制造因素、使用和维护不当等原因造成的,以下是具体介绍:
电池自身特性
- 铅酸电池:其循环寿命一般在200-300次左右,若平均每周充放电4-5次,一年按52周计算,大约使用1-1.5年就会达到循环寿命上限,性能显著下降。而且铅酸电池的自放电率相对较高,即使不使用,也会逐渐损失电量,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使用寿命。
- 锂电池:虽然锂电池理论上循环寿命可以达到数千次甚至上万次,但实际使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寿命也会大打折扣。例如,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迁移会导致电极材料的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后,电池容量就会开始明显下降。
生产制造因素
- 极板减配: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厂家为降低成本,减少了电池正负极板的铅含量。例如单块12伏20安的电池重量由原来的13斤减到现在的12斤,使得电池内部的铅板占比减少,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寿命缩短。
- 镉元素的禁用:在铅酸电池制造过程中,镉元素可以改善电极的结构稳定性,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但由于镉是一种有毒元素,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新国标政策出台后,禁止在铅酸电池制造中添加镉元素,这就导致了电池寿命和容量都出现了下降。
- 再生铅的使用:再生铅是通过回收废旧铅酸电池或其他废旧铅制品产生的,虽然它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能减轻资源紧缺的负担和降低铅污染的风险,但再生铅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如铜、锌和锡等,这些杂质会影响铅酸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加速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导致电池寿命缩短。
使用和维护因素
- 充电习惯
- 频繁充电:天天充电会消耗电池有限的充放电次数,使电池过早达到寿命极限。
- 过度放电:电池用完电再充电,深度放电会导致电池内部化学物质的活性降低,使电容量下降,缩短电池寿命。
- 充电时间过长:很多人认为电动车充电器由红灯变为绿灯会自动断电,实际上变为绿灯后,还会以微弱的电流继续向电瓶充电,充电时间过长会导致电瓶温度过高,硫酸溶液水分蒸发,硫酸浓度升高,电池转化性能下降。
- 高温充电:夏天骑回来就充电,电池因持续放电温度过高,此时立刻充电,高温会使电池内部产生气体,压力过高,导致电池变形鼓包提前报废。
- 使用快充不当:铅酸蓄电池不具备快充功能,使用路边的快充,大电流、大电压会使电池内部化学物质反应过于活跃,电池温度过高影响寿命。
- 使用环境
- 温度影响:高温环境会加速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使电池自放电速度加快,电极材料老化加剧;低温环境则会使电池的化学反应速率变慢,电池的可用容量降低,长期处于极端温度环境中会严重缩短电池寿命。
- 路况影响:如果经常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或者频繁爬坡、急加速、急刹车,会使电池的放电电流增大,加速电池的损耗。
- 维护保养
- 缺乏检查:长期不检查电池的状态,如不查看电解液是否缺失、电池连接线是否松动等,就无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可能导致电池出现故障,影响使用寿命。
- 未定期深放电:对于铅酸电池,长期浅充浅放会导致电池极板硫化,降低电池容量,若不定期进行深放电和深度充电,会使电池性能逐渐下降。
其他因素
电动车智能化的发展增加了耗电量,如GPS定位、NFC刷卡、大功率LED灯等智能配置都会消耗一定的电量,这些额外的耗电量不仅缩短了电池的充放电时间,也相应地缩短了电池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