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拆除有轨电车

2025-03-16 05:38:26  阅读 3 次 评论 0 条

部分城市拆除有轨电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经济因素
    • 客流不足,运营成本高:一些有轨电车线路规划不合理,沿线人口密度低、商业区少等,导致客流量少。如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项目试运营期间日均客流3664人次,每人次运输成本约67元,而实际票价才1元,收入无法覆盖成本,需要大量财政补贴。
    • 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复杂:有轨电车的轨道铺设、车辆购置等前期建设成本高昂,且后期轨道、车辆等设施的维护保养也需要大量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当地方财政收入受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下滑时,难以承担有轨电车的运营和维护费用。

  • 安全因素
    • 技术缺陷导致故障频发:部分有轨电车采用的技术不成熟或存在缺陷。例如珠海有轨电车引进的国外第三轨地面供电技术,存在雨水渗入地面供电模块导致漏电、短路冒烟等问题,尽管进行多次技术改造,仍无法彻底解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 与其他交通方式存在冲突:有轨电车在地面运行,与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共用道路空间,容易发生交通冲突。特别是在路口,有轨电车需要与其他车辆和行人按照交通信号灯通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 城市规划因素
    • 路权矛盾突出:有轨电车通常需要占用专用车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机动车道的数量,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尤其是在道路资源紧张的城市中心区域。例如,有些城市的有轨电车线路设置在主干道上,占用了原本可以用于疏导机动车流量的车道,导致交通拥堵状况恶化。
    • 难以成网,规模效益差:由于城市空间布局、道路条件等限制,部分有轨电车线路难以实现成网运营,无法发挥轨道交通的规模效益。单独的线路无法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乘客可能需要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增加了出行的时间和成本。

  • 运营效率因素
    • 运行速度慢:有轨电车在地面行驶,受红绿灯、路口让行等因素影响,运行速度相对较慢。一般情况下,其平均速度可能仅为十几公里每小时,相比地铁、快速公交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市民快速出行的需求。
    • 发车间隔长:受车辆数量、运营成本等因素限制,有轨电车的发车间隔往往较长。这意味着乘客需要在车站等待较长时间才能上车,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发车间隔无法满足客流量的需求,导致乘客候车时间过长,出行体验不佳。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4956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