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产电车赔本了呢

2025-03-16 04:34:20  阅读 2 次 评论 0 条

国产电车赔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成本因素

  • 研发投入大:汽车逐渐向电子产品属性靠拢,研发升级速度加快,尤其是在智能驾驶等领域。为了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优势,车企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如小米汽车为智能驾驶系统砸下100亿研发费用,这使得每辆车分摊的研发成本较高。
  • 生产制造成本高
    • 电池成本:电池是电车的核心部件,成本占比较高。例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一块就要7万块左右。
    • 零部件成本:一些高端配置或先进技术的零部件成本昂贵,如小米SU7Ultra的碳陶刹车和覆盖件等,光这两项就吃掉12万成本。
    • 生产线投入:建设现代化的生产线需要大量资金,包括工厂折旧、工人工资、水电费等,每辆车的成本因此增加8到10万。

  • 营销费用高: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国产电车企业在营销方面投入巨大。如举办大型上市发布会、进行广告投放、参加车展等,这些费用都要分摊到每辆车上。例如,比亚迪2024年1-9月的销售费用共计支出239.2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38.85%,主要是广告展览费和折旧及摊销增加所致。

市场竞争因素
  • 价格战激烈: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车企纷纷采取降价策略。如2024年中国车市降价风潮兴起,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规模化优势和全产业链优势使新能源车企有了降价空间,同时电池成本下行也推动了降价潮。但降价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甚至出现赔本销售的情况。
  • 市场需求波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续航里程、充电设施、政策补贴等。如果市场需求不如预期,车企的产能无法充分释放,会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影响企业盈利。

保险相关因素
  • 维修成本较高: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一体化程度较高,智能设备和配件局部损坏通常需要成套维修更换,维修经济性不足。而且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采用维修授权模式,不同企业维修体系之间相对封闭,社会化程度较低,零配件和维修工时价格偏高,导致保险赔付成本增加。
  • 出险率较高:新能源汽车因低使用能源成本优势,成为营运类车辆的优先选择,2024年新能源汽车中营运车占比较燃油车高10个百分点,使用强度偏大。同时,新能源车主相对年轻,35岁以下车主占比较燃油车高14个百分点,车主驾龄相对较短,驾驶经验不足。此外,新能源汽车提速快、噪音小,行驶过程中外界不易察觉,相对容易出险,使得保险赔付率上升。
  • 车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错配:存在兼职网约车按家用车投保、兼职营运货车按非营运货车投保等情况,非营运车辆保险平均价格仅为营运车辆的一半左右,导致保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存在错配,保费充足度不够,进而影响保险公司对相关车型的赔付率,也间接影响了车企与保险相关的成本。
  • 车险价格与车辆风险不匹配: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短、车型迭代快,保险数据积累不足,基准费率存在偏差。并且目前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为(0.65,1.35),相比燃油车自主定价系数范围(0.5,1.5),保险公司的调价空间受限,不能充分反映车辆的真实风险水平,使得保险成本较高,对车企盈利产生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4949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