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高温测评没有统一的固定标准,不同机构和企业的测评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评项目及相关要求:
- 动力性能:通过山路极限驾驶及长途综合工况的续航测试,验证电池在极限工况下能否保持高效输出和良好的续航能力。检测车辆在高温环境下急加速时,动力系统是否会进行热保护,以及动力输出是否稳定。
- 电池热管理:实时监测动力电池在高温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包括电池的温度变化、热平衡情况以及电池管理系统对温度的控制能力等。例如,测试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温度上升幅度,以及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将电池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 充电性能:评估高温下充电桩与车辆的充电兼容性,以及充电效率、充电时长等指标。例如,检测充电桩在60℃高温下连续运行72小时是否能正常工作,车辆在高温环境下充电时,充电功率是否稳定,是否会出现充电中断等异常情况。
- 空调系统性能:按照相关国标或企业标准,将车辆在强光、高热、无风环境下暴晒数小时后,测试空调调至最强制冷状态时的降温能力,包括车内平均温度下降的速度和最终能达到的温度,以及空调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是否会出现故障。
- 车辆密封性:在扬尘路面或沙地等环境中进行测试,观察车内是否有沙尘入侵,以评估车辆的密封性能,确保车内环境不受外界沙尘影响。
- 车机及电子设备性能:将车辆置于高温暴晒环境下一段时间后,检测车机系统、导航、语音控制、多媒体等电子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流畅,有无死机、卡顿或故障等现象。
- 安全性能:包括电池热失控测试,如按照UL9540A、GB/T31485-2015等标准进行热冲击、过充电、过放电、外部短路等测试,评估电池在热失控情况下的安全性,以及车辆是否能在电池热失控时为乘员提供足够的安全保护和逃生时间。此外,还会检测车辆的防火性能、绝缘性能、急停保护功能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 车内空气质量:将车辆封闭暴晒一定时间后,采集车内空气样本进行分析,检测甲醛、苯等有害挥发物的含量是否超标,以保障车内人员的健康。
- 车身及零部件可靠性:检查车辆的车身结构、底盘、悬挂、车轮等部件在高温环境下是否会出现变形、松动、异响等问题,以及零部件的材料性能是否会因高温而下降,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例如,对电动车轮进行耐高温试验,评估轮毂的变形、轮辐的材料强度、轮胎的性能稳定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