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刚出后降价的时间并不固定,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
- 成本因素
- 电池成本下降:电池是电车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整车成本的40%-60%左右。如果电池原材料价格下跌,如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底峰值接近60万元/吨降至10万元/吨左右,一辆容量为70KWh的纯电动汽车制造成本就可节省1万多元,车企就有了降价空间,一般在原材料价格下降几个月到一年左右可能会体现在车价上。
- 规模效应显现:随着电车产量的增加,生产的规模效应逐渐发挥作用,单位生产成本会降低。当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车企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可能会降低价格,这通常在车型推出后的1-2年左右较为常见。
- 市场竞争因素
- 新车型竞争:如果市场上有同级别或类似定位的新电车车型推出,竞争加剧,为了吸引消费者,车企可能会对刚推出不久的车型进行降价。例如,小米SU7等竞争车型上市,会对极氪001的价格产生冲击,促使其价格调整。一般在竞争对手新车型上市前后1-3个月内,车企可能会采取降价措施。
- 价格战影响:当整个行业出现价格战,即使是刚推出的电车也可能受到影响而降价。如2023年特斯拉开启的降价潮,导致其他车企纷纷跟进,2025年年初也有超50款车型降价15%以上。这种情况下,电车降价可能比较迅速,在行业价格战开始后的几个月内就会有反应。
- 技术升级因素:电车技术发展迅速,如果出现重大的技术升级,如快充技术从原来的几小时缩短到半小时,或者续航里程有大幅提升,那么刚推出的老款车型可能会因为技术相对落后而降价,一般在新技术推出后的半年到一年左右,老款车型价格会有所下降。
- 企业策略因素
- 清理库存:车企为了清理老款车型的库存,以便为新款车型或新的生产线腾出空间,可能会对刚推出但销售不佳的车型进行降价促销,时间通常在新款车型上市前1-3个月左右。
- 市场定位调整:企业可能根据市场反馈和战略规划,对车型的市场定位进行调整,通过降价来扩大目标客户群体,这种情况可能在车型推出后的半年到一年左右出现。
此外,政府补贴政策的调整、经济大环境变化等因素也会影响电车价格。如果政府减少或取消补贴,车企可能会通过降价来维持市场竞争力;在经济下行时期,消费者购车意愿下降,车企也可能会降价刺激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