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电车在部分市场相对便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成本因素
- 生产规模优势:在像中国这样的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庞大。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为567.4万辆,远高于欧洲的258.9万辆,大规模生产使得固定成本能分摊到更多产品上,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
- 供应链完善:中国等地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完备,以上海的上汽大众为例,其能得到长三角供应链的大力支持,零部件配套企业资源丰富,可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减少了运输成本与物流时间成本。
- 人力成本较低: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2022年德国员工平均年薪约40.8万元,而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2,492元,较低的人力成本有助于降低整体生产成本。
- 平台与技术优化:大众开发了如MEB等专用电动平台,后续还推出新的低成本平台,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大众不断优化电池技术等,随着技术进步,电池成本逐渐降低,使电车价格更具竞争力。
市场因素
- 市场竞争激烈: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尤其是中国市场,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众多,产品丰富。为抢占市场份额,大众不得不调整价格策略,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 市场定位差异:大众会根据不同市场的消费能力、需求特点等进行精准定位。在一些新兴市场或价格敏感度高的区域,推出价格较低的入门级或基础配置车型,满足消费者的基本出行需求,以此扩大市场占有率。
- 政策因素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为推广新能源汽车,出台了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这些政策降低了车企的成本或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使得大众电车在价格上更具优势。
企业战略因素
- 转型需求:大众汽车为加速向电动化转型,通过推出价格较低的电车,吸引更多消费者尝试,培育市场,提高品牌在电动领域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为后续产品布局和发展奠定基础。
- 产品矩阵布局:大众构建了丰富的电车产品矩阵,有高端、中端、低端等不同定位产品。通过推出低价电车,完善产品线,满足不同预算消费者需求,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覆盖更广泛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