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车在2025年大概率会继续降价,主要原因如下:
- 市场数据及现状
- 乘联会数据:2025年1月-2月共有28款车型降价,其中新能源车有20款。总体乘用车市场新车的降价幅度平均达到3万元,降价幅度为12.6%;新能源车新上市车型的降价幅度平均达到3万元,降幅达13%。其中纯电动车型降价幅度最大,1月-2月纯电动车型新上市车型平均降价3.9万元,降幅17%。
- 价格战持续:特斯拉推出Model3优惠组合方案后,多家车企加入降价大军,通过“一口价”、金融免息等方式促销,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仍在持续。
- 成本因素
- 原材料价格下降:碳酸锂价格已从60万/吨暴跌到8万/吨左右,电池成本占电动车总成本的30%-50%,而碳酸锂在电池中占比45%左右,仅碳酸锂价格下跌这一项,就能让车价有15%-30%的下降空间。
- 供应链成熟:中国主导的电池产业链规模化效应显现,锂、镍等原材料成本下降,进一步拉低整车价格。此外,国产芯片替代加速,2025年国产化率或达25%,供应链成本进一步压缩。
- 技术发展
- 电池技术突破: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PLUS、卫蓝新能源和清陶的半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出现,不仅使充电更快、寿命更长、续航能力更强,关键是成本也可能更低,新技术的应用有望推动电车价格下降。
- 智能配置成本降低:智能化技术规模化应用降低边际成本,如比亚迪全系标配L2+智驾,并将高阶智驾成本下探至10万元级市场,未来智能配置成本的降低也会给电车价格带来下降空间。
- 市场竞争
- 产能过剩与库存积压:截至2024年末,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已跌破60%,全行业库存周期延长至68天,动力电池库存总量超200GWh,车企为消化库存,可能会采取降价策略。
- 跨界竞争白热化:消费电子巨头携智能生态强势入场,如某手机厂商首款车型预售即获50万订单,倒逼传统车企让利保份额。
- 政策因素:虽然国补全面退出,但国家报废更新的促销补贴政策力度强化,车企也会通过“0息贷款”“保险补贴”等变相降价手段抢占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