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电车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电池技术
- 刀片电池:采用多层平面结构,类似书页堆叠,减少内部空隙,提高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高性能隔离材料保证了安全性,针刺测试中无明火、无烟、温度低。大尺寸叠片工艺使电流密度均匀,散热好,适合大功率放电,循环寿命超过4500次,衰减低于20%。
- 电池管理和热管理:电池智能温控管理系统通过水冷体系控制电池升温及冷却。第五代DM技术的热管理架构由前机舱热管理、电池热管理、座舱热管理组成,协同作战确保能耗最低,高温环境能耗最高节省10%,低温下最高节省8%。
充电技术
- 800V高压平台+升压充电:早在2015年就应用在部分车型上,实现零百加速快至4秒级,续航达450km,快充功率提升至60kW。升压充电技术能全面适配所有直流充电桩。
- 双枪快充:如腾势N7双枪功率230kW,15分钟充350公里。
- 脉冲自加热技术:可使-30℃下电池加热速度提升230%,满充时间缩短30%。
平台技术
- e平台3.0Evo:在碰撞安全性方面,车头有吸能区,前围板使用高强度热成型钢,结合一体式冲压工艺。采用行业内集成度最高的12合1电驱系统,电机转速可达23,000rpm。电控设计上,全面普及第三代SiC碳化硅功率器件。热管理方面采用16合1设计,能耗降低20%。
混动技术
- 第五代DM技术:采用以电为主的动力架构,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实现全球量产最高46.06%的热效率,EHS电混系统功率密度提升70.28%,综合工况效率达92%。插混专用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5.9%。集成行业首个插混动力域控七合一,实现功能复用,功率密度提升18.3%,芯片算力提升146%。
智能驾驶技术
- 天神之眼智驾系统:主打“高阶智驾人人可享”,C方案直接免费搭载21款车型,覆盖7万-20万级。拥有易四方泊车、无图城市领航等功能,基于每天7200万公里的训练数据和5000名工程师的软硬件全栈自研。
- 璇玑架构:整合了车机、智驾、底盘控制,相当于给车装了个“超级大脑”。
车身技术
- 轻量化技术:使用高强度、轻量化的材料来制造车身结构和零部件,减轻整车重量,提升车辆的运行效率,同时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使得车辆更加稳定。
- 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如海豹荣耀版搭载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使得底盘的中间双横梁强度高达1500MPa,在碰撞中能提供更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