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电车放雨棚违法主要有法律法规依据和安全隐患两方面原因,具体如下:
法律法规依据
- 违反尺寸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1.5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把0.15米,长度前端不得超出车轮,后端不得超出车身0.3米。通常情况下,安装雨棚的电动车很难符合这一标准。
- 改变车辆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拼装机动车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电动车安装雨棚属于擅自改变非机动车外形尺寸和结构等特征的行为。
安全隐患
- 影响车辆操控
- 降低灵活性:加装雨棚导致车体面积扩大,增加了碰擦事故的发生率,影响电动车转弯的机动灵活性,不利于驾驶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快速避险。
- 导致重心不稳:电动车本身有自己的稳定结构和重心位置,装上雨棚后,在行驶过程中增加了阻力,遇到拐弯、刮风或路面湿滑时,容易导致重心不稳,车身发生摆动和侧翻,引起交通事故。
- 遮挡视线视野
- 骑行者视线受阻:加装雨棚后,骑行者的视线会受到影响,遮挡前方及侧方的部分视线,扩大了盲区,尤其是转弯的时候,后视镜的视线会被遮挡,难以观察到周围车辆和行人的情况。
- 后方视线被挡:雨棚也会遮挡后方骑车人的视线,使后方人员难以判断前方的准确情况,容易引发追尾等事故。
- 增加伤亡风险
- 二次伤害:加装的雨棚多数为金属结构,一旦发生碰撞或者是侧歪,坚硬的金属支架可能会与骑行者的头部、面部、胸部等部位发生碰撞,造成二次伤害,在意外发生时,甚至会对骑行者造成致命伤害。
- 不易避险:雨棚会限制骑行者跳车避险的空间和时机,一旦发生事故,骑行者不容易快速离开车辆,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伤亡率。
- 易发生剐蹭
- 伤及行人:雨棚的边角可能会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擦碰到行人的眼角等部位,造成行人的眼部等受伤。雨棚的高度和宽度变化,也容易在人群密集处与行人发生剐蹭。
- 车辆间剐蹭:雨棚使电动车的宽度变大,在道路上行驶时占用空间更多,很容易与其他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发生剐蹭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