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很难确切说电车在某个具体时间点会“爆雷”,但可以从以下几种情况来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集中爆发阶段:
- 品牌与企业层面
- 未来3年淘汰赛阶段: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2025年两会期间提出,未来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经历淘汰赛,3-5年晋级赛,最终存活者或不足7家。2024年已经有高合、极越等品牌濒临破产,哪吒、威马等二线势力陷入停产危机,2025年合创汽车正式启动破产清算程序。可以说在未来3年,实力较弱、技术落后、资金链紧张的电车企业可能会陆续爆雷,面临倒闭、被收购或退出市场等情况。
- 2026年政策节点:2026年购置税减免退坡、双积分政策趋严,这将倒逼车企降本增效。一些在成本控制方面能力不足、依赖政策红利的电车企业,可能会在2026年前后因无法适应政策变化而出现经营问题,甚至爆雷。
- 技术与市场层面
- 2025-2027年技术变革期:2025年英伟达Thor芯片+800V平台成为25万元以上车型标配,燃油车在智能化赛道彻底失守,头部品牌自动驾驶数据积累突破1亿公里,算法迭代速度形成“数据护城河”。2027年固态电池预计实现商用,将直接拉低电池包成本至0.6元/Wh,较当前液态电池成本下降40%。技术落后、无法跟上行业技术升级趋势的电车企业,在2025-2027年期间可能会因产品竞争力不足而出现问题。
- 当下质量问题凸显期:目前电车存在如低温续航打折、智能驾驶虚假宣传、电池维修被第三方垄断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短期内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随着消费者投诉增多、口碑变差,可能会导致一些品牌在当下至未来一段时间内销量下滑,引发经营危机。
- 宏观经济与政策层面
- 贸易摩擦期:当前存在地缘政治风险,如中美贸易摩擦等,以及欧盟碳关税等政策变化,可能会对电车企业的出海战略造成冲击,增加出口认证成本等。对于依赖海外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电车企业,可能在贸易摩擦加剧或政策调整期出现爆雷风险。
- 融资环境变化期:2024年行业融资额同比下降35%,资本向头部集中。当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导致资本市场对电车行业的投资热情进一步降低,或者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时,那些依赖外部融资、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中小电车企业,可能会因资金链断裂而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