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保费较贵,主要是由车辆本身特性、使用风险、保险产品及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具体如下:
- 车辆自身特性
- 维修成本高:电车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维修和更换成本高昂。且电车智能化集成度高,车身有许多昂贵的传感器,一旦碰撞可能伤及传感器。很多电车采用一体化压铸设计,核心总成往往只换不修。并且电车技术更新快,老款车型的零部件转眼就被淘汰,维修时可能需额外花钱找替代件。
- 购置成本高:与汽油车相比,电动轿车和SUV的售价普遍偏高,特别是非微型纯电动车,这直接导致了保险费用的相应提高。
- 使用风险因素
- 出险率较高:一方面,很多以前开燃油车的车主在刚开始驾驶新能源汽车时,由于驾驶习惯和操作逻辑变化,导致汽车磕碰较多。另一方面,电车性能普遍较好,电动机“恒扭矩”“高功率”的特性及无需考虑磨损和老化,让用户驾驶习惯更激进。同时,电车车主群体年轻化,年轻司机驾驶习惯普遍更激进。此外,电车每年行驶里程普遍比燃油车多,也增加了出险几率。
- 赔付率较高:据北京中能网讯数据显示,新能源车险平均赔付率近90%,以车损险为例,新能源车中家用车出险率高达31%,明显高于燃油车的23%,且平均赔付金额也高于燃油车。
- 非法营运风险:由于新能源汽车运营成本较低,非法营运车辆占比较高,达到5.8%,这些车辆的出险率更高,而险企又无法准确验证车辆是否从事违法营运,增加了整体风险。
- 保险产品特点
- 保障范围广:新能源车专属保险既为“三电”系统提供保障,又全面涵盖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的使用场景,保障范围的扩大使得保费相应提升。
- 定价数据少: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保险历史数据积累少,精准定价难。前期一些故障概率较高的老旧车型数据被带入测算,影响了新车型产品的合理费用和保障。
- 市场环境因素
- 维修体系不完善:电车的维修渠道相对单一,不少品牌的电车都要去授权店维修,第三方修理厂很难获得技术支持,导致维修的时间和费用成本增加,风险转嫁给了车主。
- 行业发展阶段:电车行业整体还处于发展初期,各种不确定性风险依然很高,保险公司会在保费上增加“风险溢价”来应对未知挑战。
- 市场竞争不足:承保电动汽车的保险公司相对较少,保险细分市场缺乏竞争,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保费缺乏下降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