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在天气冷时续航差,主要是由电池特性变化、车内能耗增加以及轮胎阻力增大等原因导致的,以下是具体介绍:
- 电池化学特性变化
- 电解液性能下降:低温会使电车电池内部的电解液黏度增加,离子传导速度变慢。这就好比道路变得更加崎岖难行,离子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的难度加大,从而导致电池的充放电效率降低,能够释放的电量减少,续航里程随之缩短。
- 电极材料活性降低:低温会使电池电极材料的活性降低,参与电化学反应的活性物质减少。就像化学反应的“燃料”减少了,电池能够产生的电能也就相应减少,进而影响续航。
- 电池管理系统的调整
- 充电管理:为了保护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管理系统会对充电过程进行限制,降低充电功率,减少充电量。这使得电池无法像在常温环境下那样充入足够的电量,自然会导致续航里程下降。
- 放电管理:低温时,电池管理系统会提高电池的放电截止电压,以防止过度放电对电池造成损害。这意味着电池在还没有完全释放出常温下的全部电量时,就会被切断放电,从而使续航里程缩短。
- 车内辅助系统能耗增加
- 制热需求:在寒冷天气中,车内需要开启暖风来保持舒适的温度。而电车的暖风系统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有的是通过电阻丝加热,类似于家里的电暖器,功率较高;有的是采用热泵技术,但在低温下热泵的制热效率也会降低,需要消耗更多电能来达到相同的制热效果,这无疑会使车辆的整体能耗增加,续航里程减少。
- 除霜除雾:为了保证驾驶员的视线清晰,车辆需要开启除霜除雾功能,这也需要消耗一定的电能,进一步增加了能耗,导致续航降低。
- 车辆行驶阻力增大
- 轮胎变硬:低温会使轮胎橡胶变硬,弹性降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发生变化,滚动阻力增大。车辆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克服这种阻力,从而使续航里程受到影响。
- 空气密度增加:寒冷天气下空气密度增大,车辆行驶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也会相应增加,这也会导致车辆能耗上升,续航里程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