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车不用固态电池

2025-03-10 17:12:29  阅读 4 次 评论 0 条

电车并非完全不用固态电池,目前已有部分电车开始使用半固态电池,但尚未大规模采用全固态电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技术层面

  • 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 固态电解质性能仍需提升:虽然固态电解质能提升安全性,但部分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在常温下低于液态电解质,导致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受限,影响充电速度和电池输出功率。
    • 锂枝晶问题未完全解决:在充放电过程中,金属锂负极表面容易生长锂枝晶,可能会刺穿固态电解质,造成电池内部短路,降低电池性能和安全性。
    • 界面兼容性挑战:固态电池中,电极与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接触和兼容性问题较为突出,会导致界面电阻增加,影响电池的整体性能和循环寿命。

  • 生产工艺难度大
    • 制备要求高:固态电池的生产需要高精度的工艺和设备,对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要求严格,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难度大。
    • 一致性难以保证:在大规模生产中,要确保每一个固态电池的性能一致、质量稳定非常困难,良品率较低,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影响了产品的可靠性。


成本层面
  • 材料成本高:固态电池的一些关键材料,如高性能的固态电解质、新型负极材料等,生产工艺复杂,产量有限,导致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例如,在没有大规模量产的前提下,全固态电池材料成本约为1.5-2.5元/wh,100度的电池包材料成本在15-25万元。
  • 研发成本摊销:固态电池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些成本需要在产品销售中进行摊销,使得固态电池的价格进一步上升。
  • 规模效应未形成:目前固态电池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尚未达到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的阶段。相比之下,液态锂电池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和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成本优势明显。

市场层面
  • 消费者认知和接受度:消费者对新事物的接受需要时间,固态电池作为一种较新的技术,消费者对其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存在一定的疑虑。
  • 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即使电车采用了固态电池,其充电速度理论上有所提升,但目前的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无法满足固态电池快速充电的需求。充电桩的数量、分布以及充电功率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 现有技术能满足部分需求:当前的液态锂电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其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够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使用需求。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4454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