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买保险较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车辆自身特性
- 维修成本高:
- 电池维修更换贵:纯电车的电池占整车成本比例高,通常达到40%左右,一旦电池受损,维修或更换费用高昂。
- 智能系统维修复杂:纯电车智能化集成度高,车身有大量雷达、传感器、摄像头等智能设备,这些设备损坏后维修难度大,费用也较高。
- 一体化压铸设计麻烦:很多纯电车采用一体化压铸设计,车身结构复杂,一旦发生碰撞,修复难度大,可能需要整体更换部件,增加了维修成本。
- 出险率较高:
- 驾驶习惯问题:对于习惯燃油车的车主来说,刚驾驶纯电车时,由于操作逻辑和驾驶习惯的改变,容易出现磕碰等事故。
- 行驶里程较多:纯电车每公里费用低,车主驾驶意愿更强,每年行驶里程普遍比燃油车多,行驶里程越多,出险几率越大。
- “三电”系统故障:纯电车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相比燃油车的机械系统,更容易出现故障,导致出险率升高。
- 潜在风险特殊:电池在受到撞击、高温等极端情况时,可能发生起火甚至爆炸等严重事故,这种潜在风险较高,保险公司需要提高保费来覆盖可能的损失。
保险行业因素
- 数据积累不足:纯电车兴起时间较短,缺乏长期的安全性能等数据和经验,保险公司难以准确评估风险,只能采取相对保守的定价策略,提高保费以保障自身利益。
- 定价难度较大:纯电车技术更新快,新的技术和配置不断推出,不同品牌、型号的车辆技术差异大,保险公司需要针对各种车型制定不同的保险方案,增加了定价的难度和运营成本,也会使保费上升。
- 赔付率较高:据相关数据,2023年新能源车的赔付率平均为85%,明显高于燃油车的75%,保险公司为了覆盖较高的赔付成本,会提高纯电车的保险价格。
市场与政策因素
- 政策支持有限:在购车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有很多扶持政策,但在保险领域缺乏相应政策支持,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和成本无法得到有效分担,只能通过提高保费来维持运营。
- 市场竞争影响:随着纯电车市场的扩大,虽然有更多保险公司涉足相关业务,但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部分保险公司为了确保盈利和市场份额,可能会上调保险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