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冬天虽然寒冷,但电车也有一定的适用性,具体分析如下:
劣势方面
- 续航大幅缩水: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常达零下十几甚至二三十度,而锂电池最佳工作温度在20℃-30℃。环境温度越低,电解液电导率越低,电池容量、充放电功率受限。如一辆续航400km的电车,在-10℃环境中续航可能打8.5折,到-20℃时可能打5折,极端低温下,原本续航400公里的车可能只能跑150-200公里。
- 充电效率降低:低温使电池内部化学反应速度变慢,充电时间延长,比如常温下快充1小时能充80%,在低温下可能需2-3小时甚至更久。而且部分充电桩在低温下也可能出现性能不稳定等情况。
- 充电设施不足:东北地区充电桩普及程度不及南方,车桩比偏高,约为10:1,且充电设施分布集中,主要在黑吉辽三省省会及大连等城市,其他地区较少,可能出现想充电却找不到充电桩的情况。
- 电池寿命损耗:长期低温环境及频繁快充等使用方式,会加速电池老化,减少电池循环使用寿命次数,降低电池性能。
优势方面
- 使用成本低:即使续航打折,电费仍比油费便宜很多。以哈尔滨为例,晚间11点后每度电不到0.3元,一辆续航150公里的电动车充满电成本约30元,而燃油车加满一箱油动辄五六百,按年计算能节省不少费用。
- 舒适性较好:电车密封性通常较好,能有效隔绝寒风。还可通过手机提前远程操控加热,上车即有温暖舒适的环境,且车内静谧性高、起步快。
- 技术进步加持:如今不少车企针对低温环境研发了新技术,如极狐阿尔法S5标配低功耗热泵空调系统,可从外界冷空气中吸热提供车内暖气,降低电池负担,配合桩端高效脉冲加热技术,让电池加热速度提高4倍。
总之,如果在东北有较好的充电条件,如有私人充电桩、居住工作地附近充电桩充足,不常长途出行,对续航要求不高,且能接受冬季续航打折,那么选择电车是可行的,能享受其带来的低成本、舒适性等优势;若经常长途出行,当地充电设施又不完善,对续航和补能便捷性要求高,可能燃油车是更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