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高速起火涉及的电池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 三元锂电池
- 特性及风险: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重量轻,但安全系数相对较低。在200摄氏度就可能开始燃烧,当受到高速撞击、挤压、穿刺时,电池内部的隔膜容易损坏,导致正极和负极直接接触造成短路,进而引发热失控,产生燃烧甚至爆炸。例如1?25中山高速汽车爆燃事故中,有分析认为车辆使用的三元锂电池在撞向分隔岛后,电池组被撞破,引发了爆炸。
- 应用场景:由于其高能量密度,能满足车辆长续航的需求,常被应用于一些对续航要求较高的电动汽车中。
- 磷酸铁锂电池
- 特性及风险: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一般在800摄氏度才会燃烧,但在高速行驶中遭受严重撞击、托底等极端情况下,也可能导致电池内部结构损坏、短路,从而引发起火。如深蓝SL03曾出现过托底后两颗电芯起火的情况,虽然有一定的防火隔热设计,但也说明磷酸铁锂电池在极端状况下存在起火风险。
- 应用场景:常用于对安全性要求较高、但对能量密度要求不是特别极致的电动汽车,一些电动公交车、物流车等会较多采用。
- 铅酸电池
- 特性及风险:铅酸电池安全性相对较高,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都不易燃,但在过度充电、短路或使用劣质充电器等情况下,可能会产生高温、气体积聚等问题,导致电池鼓包、起火。不过相比锂电池,铅酸电池在高速行驶中起火的概率相对较低。
- 应用场景:主要应用于一些对成本敏感、对续航和性能要求不高的低速电动车、电动三轮车等。
- 镍氢电池
- 特性及风险:镍氢电池安全性相对锂离子电池较高,但能量密度较低,充电速度较慢。在过度充电、短路等异常情况下,镍氢电池内部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可能引发热失控,导致起火燃烧。
- 应用场景:曾经在一些混合动力汽车中有所应用,但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其市场份额逐渐被锂离子电池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