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速电车问题整体有所缓解,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具体情况如下:
取得的改善
- 充电设施数量增加:截至2024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台,覆盖率达到98%。2024年全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达到422.2万台。
- 充电效率提升: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广泛应用120kW以上的快充设施,部分省份如浙江、江苏、广东更是建设了600kW-800kW的超充电站。例如,东莞厚街服务区的超充站最大输出功率高达600kW,充电效率相较于普通快充提升了8至10倍。
- 智能管理系统应用:新上线的“云眼”系统让值班人员可以远程了解充电桩的实时状况,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预测拥堵站点,运维团队可提前调度现场设备和人员。
依然存在的问题
- 车桩比例失衡:2024年年底,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的比例为8.77∶1,结合高速公路场景,公共充电桩面对车流高峰时压力更大。2025年春运前两周,全国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日均流量685.46万辆,按3.5万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数量来看,单个充电桩对应着近200辆新能源汽车。
- 分布不均衡:充电桩的分布存在不均衡的情况。2025年春节假期,高速公路充电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充电量最多的高速公路分别是沈海高速、长深高速和京沪高速。
- 极端天气影响:在极端天气下,如2025年春运期间的暴雪天气,高速封路,车辆拥堵,电车续航降低,且服务区车满为患,充电桩排队时间长,很多电车车主面临电量耗尽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