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货车有电车,只是目前电动大货车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没有像传统燃油大货车那样普遍,主要原因如下:
- 续航里程有限:为保证大货车的动力和载重能力,其能耗较高,需要大容量电池组来提供足够的电能,但当前电池技术下,即便安装大容量电池,电动大货车的续航里程仍较短,一般电动重卡续航可能不到200公里,电动轻卡的综合续航里程一般在200-350公里之间,难以满足长途运输需求。
- 充电设施不足:相比加油站,充电桩的普及程度较低,尤其是适合大货车的专用充电桩更少。在高速公路上,有充电桩的服务区不多,城市中也存在大车限行区域,导致电动大货车充电不便,增加了运输时间成本。
- 充电速度较慢:电动大货车采用慢充方式通常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充满,即使采用快充至少也要将近一个小时,与燃油大货车几分钟就能加满油相比,效率相差甚远,会影响运输效率,增加运营成本。
- 车辆自重大:为了存储足够的电能以支持行驶,电动大货车需要装载大量电池,这使得车辆自重大幅增加。如电动6X4重卡牵引车,电池重量通常能达到3吨多,而传统柴油车自重一般较轻,如某些同类型柴油车自重可达8吨左右,电动大货车过重的车身会减少有效载重量,降低运输效益。
- 购车成本偏高:电动大货车的生产技术和电池成本较高,导致其整体售价通常比传统燃油大货车贵很多,如沃特玛创新联盟生产的电动解放JH6,光电池部分的成本就需要90万元人民币,整车价格突破100万,这使得很多物流企业和个体司机在购车时望而却步。
- 运营经济性差:尽管电动大货车的能耗成本相对较低,但由于电池寿命有限,随着使用时间增长和充放电次数增加,电池性能会逐渐衰减,更换电池的成本高昂。而且目前二手电动大货车市场还不完善,车辆贬值快,转手困难,综合来看运营经济性并不理想。
- 技术成熟度不够:虽然电机和电控技术相对成熟,但电池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环境温度敏感,在寒冷或酷热环境下,电池性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续航里程进一步缩水,还可能出现电池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