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事故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车辆自身因素
- 电气故障:很多电车使用的锂电池,存在热失控风险。生产质量不过关、使用年限久、遭受撞击等都可能引发热失控。另外,车辆使用时间长,连接线路易老化、松动,导致漏电、接触不良或短路,产生的高温可能引燃车辆易燃部件。
- 制动性能差:部分电车制动系统不够理想,刹车不灵。再加上电车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稳定性差,刹车时摩擦系数小,制动距离长,遇到紧急情况难以及时停车。
- 车速过快:一些电车实际行驶速度远超规定限速,有的甚至可达40公里/小时以上,一旦发生碰撞,会产生巨大冲击力,导致严重后果。
驾驶者因素
- 违规行驶:驾驶者交通规则意识淡薄,常见逆行、闯红灯、占道行驶、不按规定让行等违规行为,增加了与其他车辆、行人发生碰撞的概率。
- 安全意识缺乏:一些驾驶者不佩戴头盔等安全装备,在行驶中还存在接打电话、玩手机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还有的驾驶者不了解电车性能和安全知识,未对车辆定期检查维护。
- 驾驶技能不足:部分驾驶者未经过专业培训,对电车操控不熟练,遇到复杂路况或突发情况时,不能正确应对。
充电及停放因素
- 充电不当:过度充电会使电池发热、鼓胀甚至爆炸。不同品牌电车混用充电器,或充电器老化、损坏未及时更换,也容易引发故障。还有私拉乱接电线充电、在室内或楼梯间等不通风且易燃物多的地方充电,都增加了火灾等事故风险。
- 停放问题:在楼梯间、疏散通道等公共区域停放电车,一旦起火,会阻断逃生通道,且这些地方易燃物多,会加速火势蔓延,造成严重伤亡。
外部环境及其他因素
- 道路条件:一些道路规划不合理,非机动车道狭窄、不连续或被机动车占用,导致电车不得不与机动车混行,增加事故风险。道路状况差,如路面坑洼、有杂物等,也容易使电车失控。
- 监管不到位:对电车生产、销售环节监管不足,导致部分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交通违规行为执法力度不够,难以有效遏制违规现象。
- 公共设施不足:充电桩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无法满足电车充电需求,促使一些用户冒险违规充电。缺乏专门的电车停放区域,导致乱停乱放现象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