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电池贬值速度相对较快,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电池自身特性
- 衰减不可避免: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电池主要采用三元锂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这些电池在使用时间和充放电次数增加后,其性能和容量都会逐渐衰退。这种衰退是锂电池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对于早期的新能源车辆,由于当时电池容量相对较小、电池技术相对落后,因此到现在可能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衰减。
- 使用条件影响大:
- 温度方面:极端的低温或高温会加速电池的老化和容量损失,特别是在气候条件极端的地区,电池表现尤为脆弱。例如在北方的冬季,纯电车的续航里程往往会大幅缩短。
- 充电方式:一些用户习惯使用快充方式给电池充电,虽然快速方便,但这种高电压的充电方式会加速电池的损耗。
- 驾驶习惯:比如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充电,或者每次都把电用到很低才充,这些习惯都会加速电池的衰减。
车辆整体因素
- 技术迭代快:
- 电池技术进步:新能源车电池、智驾系统等核心技术几乎每半年更新一代。例如,2023年发布的车型若仅支持400公里续航,面对2024年普及的800公里新车,二手价必然断崖下跌。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升,快充技术也在飞速升级,早期电车充满电要3-4小时,后来提升到1-2小时,到如今一些超级快充已能实现半小时充满90%的电,这也导致老款电车的贬值速度异常快。
- 车辆配置更新:车辆的其他配置也在不断升级,如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内饰科技感等,老款车型在这些方面的竞争力逐渐下降,也影响了整体的保值率。
- 车企价格策略:2023-2024年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品牌多次降价,Model3一年内官方降价超5万元,导致早期车主转手即亏30%以上。部分新势力为冲销量,甚至推出“买新车送保险”政策,进一步挤压二手车空间。
- 车型生命周期短:很多纯电动车型上市不久就停产,或者在售车型处于“苟延残喘”的阶段。生产工艺不成熟、一致性差、质量不好的车型,开一段时间问题就暴露出来,保值率自然较低。
市场环境因素
- 售后体系不完善:
- 厂商倒闭风险:如威马等部分车企倒闭,导致其生产的纯电车售后维修、配件供应等出现问题,影响了二手车的价值。
- 首任车主权益限制:很多车企的终身质保等权益不延续给二手车主,使得二手纯电车的吸引力下降。
- 缺乏统一残值评估标准:目前市场上对于纯电车的残值评估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二手车商收车意愿低迷。数据显示,92%二手车商因新能源车亏损。
- 市场接受度有限:尽管纯电车的市场份额在不断增长,但整体上仍相对较小,消费者对二手纯电车的接受程度还不高,这也导致其在二手市场的流通性较差,贬值速度较快。
汽车纯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