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并非完全不长续航,但在实际使用中,部分纯电车的续航表现可能不如预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电池技术限制
- 能量密度瓶颈: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速度较慢,这决定了电池能存储的电量有限,限制了续航的大幅提升。即使有新技术出现,从研发到大规模应用也需要较长时间。
- 电池成本与容量矛盾:增加电池容量可提高续航,但会使成本上升、车辆重量增加,还可能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等性能。车企为控制成本和车辆整体性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加电池容量。
- 电池老化问题:随着使用时间和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增加,电池内部化学结构会发生变化,如活性物质减少、电解液性能下降、内阻增大等,导致电池存储和释放电能的效率降低,续航里程缩短。
车辆设计与配置
- 车身重量:除电池外,车辆自身的结构、材料等因素也会影响重量。较重的车身需要消耗更多电能来驱动,从而缩短续航里程。例如,一些大型纯电SUV由于车身尺寸和重量较大,续航可能相对受限。
- 风阻系数:车辆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至关重要。风阻系数高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需要消耗更多电能来克服阻力,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风阻对续航的影响更为明显。
- 轮胎因素:轮胎的滚动阻力也会影响能耗。宽胎、大尺寸轮胎或胎压不足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滚动阻力增加,会使车辆的电耗上升,续航减少。
使用环境与条件
- 温度影响:低温会使电池活性下降,电解液导电性能变差,电池可用容量降低,续航里程缩短;高温则可能导致电池老化加速,同样影响续航。如在东北地区的冬季,纯电车的续航可能会比常温下减少30%-50%。
- 路况差异:城市拥堵路况下,频繁的启停会使电机频繁工作,增加耗电量;高速行驶时,电机转速高,能耗也会骤增,一般来说,纯电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续航可能比中低速行驶时减少20%-40%。
- 辅助设备使用:使用空调、暖风、音响等辅助设备都会消耗电能。尤其是冬季的暖风系统和夏季的空调系统,对电量的消耗较大,可能会使续航里程降低15%-40%。
驾驶习惯
- 急加速与急刹车:频繁的急加速、急刹车会使电机瞬时电流过大,耗电量增加,还可能加速电池老化,降低续航能力。
- 高速行驶偏好:长时间高速行驶不仅风阻大,电机能耗也高。若驾驶者经常以较高速度行驶,会明显缩短纯电车的续航里程。
续航测试与宣传
- 测试标准局限:NEDC、WLTP、CLTC等测试标准虽各有特点,但都难以精准反映车辆在真实世界中的续航表现。测试通常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路况、环境等条件较为理想,与实际驾驶场景差异较大。
- 厂商夸大宣传:部分车企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可能会在测试过程中采取一些取巧手段,使测试成绩更好看,或者直接夸大宣传续航里程,导致消费者实际使用时感觉续航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