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是绝对不能买电车,只是基于一些因素,部分人可能会选择暂时观望,主要原因如下:
技术层面
- 电池技术突破:2025年电池技术有较大突破,如宁德时代发布的神行plus磷酸铁锂电池,续航超1000km,充电功率高达700kw,10分钟就能补充600km续航里程,半固体电池也开始量产装车,相比液态电池更安全,且能量密度更高。如果现在购买使用传统电池的电车,可能很快就会面临技术落后的问题。
- 智能硬件升级:2025年汽车智能硬件有巨大提升,如英伟达的雷神thor芯片算力达2000tops,是orin芯片的8倍,能支持L4甚至L5级别的全自动驾驶,4D毫米波雷达将取代3D雷达,能检测高度信息,提升智能驾驶水平。而当前的电车硬件在未来可能显得过时。
价格与保值率层面
- 价格可能下降: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有望下降15%-25%,新能源车价格可能进入下降通道。
- 保值率较低:纯电车3年平均保值率仅42%,比燃油车低18个百分点,且车企不断推新,老车型贬值加速,现在购买可能面临较大的贬值损失。
基础设施层面
- 充电桩数量不足: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为302.7万台,车桩比仅为2.8:1,远低于3:1的合理水平,充电难问题仍较突出,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及偏远地区,充电桩覆盖率不足30%。
- 充电体验不佳:一线城市高峰期超充站排队1小时已成常态,即使宣称“5分钟补能220公里”的超充站,也难以保证车主能快速充电,充电便利性大打折扣。
政策层面
- 补贴退坡: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后,价格优势不再明显,部分车型价格有所上涨。
- 政策调整预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将于2025年迎来中期评估,可能带来新一轮产业政策调整,消费者可能想等待更有利的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