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车(电动汽车或电动自行车)轮胎出现以下情况时,就需要考虑更换,以确保行车安全与性能:
磨损标记
- 原理:为了便于用户直观判断轮胎磨损程度,轮胎制造商在轮胎胎面花纹沟底部设置了磨损标记。这些标记是均匀分布在轮胎胎面的小突起,高度通常为1.6毫米。
- 判断:当轮胎花纹磨损到与磨损标记齐平时,就意味着轮胎的花纹深度只剩下1.6毫米,此时轮胎的排水性能和抓地力都会大幅下降,需立即更换。例如,常见的家用电动汽车轮胎,一旦发现花纹沟内的磨损标记清晰可见,且与花纹顶端几乎处于同一平面,就应着手更换轮胎。
花纹深度
- 原理:轮胎花纹对于车辆在各种路面条件下的性能表现至关重要。较深的花纹能够有效排水,在湿滑路面上形成破水膜效果,使轮胎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提供足够的抓地力;同时,花纹还能增加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确保车辆的操控稳定性。
- 判断:一般来说,轿车轮胎花纹深度低于3毫米时,湿地抓地力会显著降低;当低于1.6毫米,抓地力和排水性能急剧下降,已达更换标准。特殊用途轮胎,如高性能轮胎或冬季轮胎,因设计和性能需求不同,更换的花纹深度标准也有差异。高性能轮胎花纹深度低于2.5毫米就需更换;冬季轮胎因要在冰雪路面发挥抓地力,花纹深度低于4毫米时,抓地力就会大打折扣,需及时更换。
轮胎老化
- 原理:随着时间推移,即使行驶里程较少,轮胎橡胶也会自然老化。这主要是由于橡胶与空气中的氧气、臭氧等发生氧化反应,以及受紫外线照射、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橡胶分子结构改变,性能劣化。
- 判断:老化的轮胎表面会出现裂纹,胎侧或胎面会有细小龟裂纹,严重时裂纹加深加宽。还可能出现橡胶变硬、失去弹性现象,用手按压轮胎,感觉明显僵硬。一般轮胎使用5-6年后,即使花纹磨损不严重,也建议更换,因老化会严重影响轮胎性能与安全性。
损伤情况
- 原理:日常行驶中,轮胎可能遭遇各种损伤,这些损伤会破坏轮胎结构完整性,削弱其强度和承载能力,增加爆胎风险。
- 判断:若轮胎出现胎面扎钉且洞眼较大(如直径超过6毫米),或扎钉位置在胎侧(因胎侧较薄,修复后强度难达要求),不建议修补,应更换轮胎。若帘布层外露,表明轮胎内部结构已严重受损,帘布层是支撑轮胎强度的关键,一旦受损,轮胎随时可能爆胎,必须立即更换。轮胎出现鼓包,说明内部帘线断裂,导致橡胶局部鼓起,随时有破裂危险,需尽快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