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车是有技术的,并且在多个关键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果,以下是具体介绍:
三电技术
- 电池技术:中国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优势明显。像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成本控制上成果突出。宁德时代的骁遥电池技术,使增程车电池容量提升、充电速度大幅加快。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应用在多款车型上,有效提升了车辆的续航表现。
- 电机技术:国产电动车多采用永磁同步电机。华为的DriveONE22000rpm电机,能量转换效率与特斯拉相当。比亚迪在电机领域也有深厚技术积累,其电机技术含量较高。此外,国内企业还在直瀑式油冷电机等新技术上有所突破,提升了电机的冷却效率和功率输出连续性。
- 电控技术:北汽的EMD3.0系统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华为等企业在智能化电控领域表现出色。比亚迪更是全球唯一实现碳化硅器件自研自产的车企,在电机控制单元等方面具有优势,能提升整车能效。
底盘技术
- 空气悬挂应用:超过20万元的国产电车普遍配备空气悬挂。空气悬挂可高低软硬可调,能根据路况智能调节,提升车辆行驶质感。
- 底盘调校进步:国产车企在底盘调校上不断进步,结合先进的悬挂系统和智能电控技术,能为车辆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舒适性。比如蔚来ES8在车身框架中大量采用了铝材,并结合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优化底盘的同时使得整备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智能驾驶技术
- 感知硬件升级:国产电车在智能驾驶方面投入巨大,高端车型配备多个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感知硬件。如仰望U7的天神之眼A高阶智驾系统,有三颗激光雷达,可实现全场景辅助驾驶。尊界S800的ADS4.0系统配备四颗激光雷达,实现全向防碰撞能力。
- 算法与软件优化:小鹏汽车等在自动驾驶辅助技术方面较为先进。各车企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和软件,提升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部分车型已能实现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功能。
整车集成与轻量化技术
- 平台化发展:国产车企推出了多个先进的电动汽车平台,如比亚迪的e3.0平台,可实现整车架构的高度集成化,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车辆性能,还能降低成本。
- 轻量化设计:为了提高续航里程,国产电车积极采用轻量化设计。蔚来ES8在车身框架中大量采用了铝材,并结合碳纤维复合材料,使得整备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了续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