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车撞坏了的赔付情况要根据具体责任划分来确定,以下是主要的赔付情况和方式:
单方事故
- 用户有过错:如果是因用户超速、违规行驶、未按操作规范使用等自身过错导致共享电车损坏,通常需按照车辆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赔偿范围包括维修费用、零部件更换费用等。
- 用户无过错:若用户无过错,如在正常骑行中因不可抗力等因素致车辆损坏,一般承担不超过10%的损失。若共享电车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如刹车失灵等导致事故发生,使用者不仅无需承担赔偿责任,还可向平台主张赔偿。
双方或多方事故
- 对方全责:如果是与其他车辆或行人发生碰撞,经交警认定对方负全部责任,那么由对方承担共享电车的维修费用等全部损失,对方保险公司会在其保险责任范围内进行赔付,一般会先由对方垫付维修费用,之后保险公司再与对方结算。
- 双方有责:若双方都有责任,则根据责任比例来分担损失。比如共享电车使用人承担30%的责任,对方承担70%的责任,就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各自应承担的维修费用等。
- 特殊情况:若共享电车属于非机动车,在一定情形下,即使机动车无责,也可能需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以体现对非机动车一方的保护。
赔付流程
- 及时报警:发生事故后,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让警方来处理现场并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这是确定赔偿责任的重要依据。
- 联系平台:尽快告知共享电车公司事故情况,并索要理赔联系方式或报案号码。
- 提交材料:按照保险公司或平台的指引,准备相关的理赔材料,如事故责任认定书、车辆维修报价单、现场照片、视频等。
- 等待审核:保险公司或平台会对提交的理赔材料进行审核,并根据事故责任和损失情况确定赔付金额。
- 完成赔付:审核通过后,保险公司或平台会按照约定的方式进行赔付,如将赔款支付给指定账户或直接支付给维修机构。
若对赔偿金额或责任认定存在争议,可先与共享电车平台或相关责任方进行协商。若协商不成,可以向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调解,或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