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是否更容易自燃爆炸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问题,从实际数据和综合情况来看,电车并不一定更容易自燃爆炸,具体分析如下:
概率数据方面
- 国内数据:根据国家监管平台安全监管数据显示,近两年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的概率仅为0.000026%。2023年第一季度,新能源车自燃车辆640辆,保有量1445.2万辆,起火率为万分之0.44。据公安部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传统燃油车年火灾事故率约为0.01%-0.02%。
- 国外数据:美国汽车保险工具网站AutoInsuranceEZ的统计数据显示,每10万辆电动车中仅发生25起火灾,燃油车为1529.9起。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和运输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美国燃油车的起火概率是电动车的61.2倍。瑞典民防和应急管理局统计数据表明,燃油车的起火率是电动车的20倍。
起火原因方面
- 电车
- 电池问题:电池过充、过放、短路、接触不良等问题都可能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升高,严重时甚至引发起火。使用劣质电池或未经认证的电池也容易导致安全隐患。如快速充电时,导电性不好的锂电池容易产生大量热量,温度急剧升高,导致热失控。
- 电气线路问题:电动汽车的电气线路非常复杂,如果线路老化、破损、接触不良等问题未及时维修,也可能导致起火。此外,私自改装电车电气系统也是导致起火的风险因素。
- 外部环境因素:高温、雷雨、碰撞等也可能导致电动汽车起火。例如,高温天气可能导致电池温度上升至危险水平。
- 油车
- 电气系统隐患:电线老化、短路、接触不良等问题,都可能导致电流异常,从而引发火花,一旦接触到易燃的燃油,便会迅速蔓延成熊熊大火。
- 燃油泄漏:燃油管道老化、破损或油箱密封不严,都可能导致燃油泄漏。一旦泄漏的燃油遇到高温部件或点火源,便会瞬间引发火灾,因燃油泄漏导致的自燃事件占到了总自燃事件的30%以上。
- 高温环境:在炎热夏季或干燥地区,车辆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导致内部零部件老化、损坏,从而增加自燃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总体来看电车并不比油车更容易自燃爆炸。但由于电车的动力电池燃烧温度可达1000℃,并且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从动力电池出现明火,到蔓延到驾驶室,平均只有64秒的时间,逃生时间短,扑灭难度大,会给人造成电车更容易自燃爆炸且更危险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