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抓地力强度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车辆自身特性
- 重量较大:电车由于搭载了重量较大的电池组,整体车重往往比同级别的燃油车更重。例如,一般的紧凑型燃油轿车整备质量可能在1.2-1.5吨,而同级别的电动汽车算上电池后,整备质量常常能达到1.6-2吨甚至更重。更大的重量使得轮胎与地面之间的垂直压力增大,根据摩擦力公式FN(其中F是摩擦力,是摩擦系数,N是垂直压力),在摩擦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垂直压力N增大,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也会相应增大,从而提高了抓地力。
- 扭矩输出特性:电车的电机能够瞬间输出峰值扭矩,在起步、加速时爆发力惊人。如一些入门型一百多千瓦的单电机就能达到250Nm以上的扭矩,很多单电机能达到400Nm以上扭矩,双电机扭矩普遍可以达到600Nm以上。这种瞬间的强大扭力,会让轮胎与地面产生剧烈摩擦,要求轮胎必须具备更强的抓地力,才能保证在高扭矩下仍能稳稳咬住地面,实现安全高效的动力传输。
轮胎设计与材料
- 特殊的橡胶配方:为了满足电车对轮胎的高要求,轮胎厂商会采用特殊的橡胶配方。这些配方通常使橡胶具有更好的弹性、韧性和耐磨性,能够在不同的路况和温度下保持良好的性能,从而提高轮胎与地面的贴合度和摩擦力,增强抓地力。
- 独特的花纹设计:电车轮胎的花纹更深且沟槽布局更合理。深花纹可以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行驶过程中更好地“抓住”地面;合理的沟槽布局则能快速排水排泥,确保轮胎与地面接触良好,尤其是在湿滑路面上,可以有效减少水滑现象,提高湿滑路面的抓地力。
- 高强度的帘线材料:电车轮胎内部通常采用高强度的帘线材料来增强轮胎的结构强度。这不仅可以使轮胎更好地承受车辆的重量和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应力,还能在轮胎与地面接触时保持更好的形状稳定性,从而提供更可靠的抓地力。
电子控制系统
电车的电子控制系统较为先进,如牵引力控制系统等。当检测到轮胎有打滑趋势时,能在毫秒级的时间内迅速调节电机扭矩,精确控制动力输出,使轮胎尽快恢复抓地力,相比燃油车的牵引力控制系统反应速度更快、控制更精准。例如,在雪地或湿滑路面等低附着力路况下,电车的电子控制系统能够快速调整扭矩输出,让轮胎在不打滑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大抓地力,实现更好的行驶稳定性和操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