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车谁都会造

2025-03-07 23:03:58  阅读 3 次 评论 0 条

“电车谁都会造”这种说法其实有些片面,但电车相比传统燃油车,确实给人一种制造门槛降低的感觉,主要有以下原因:
技术结构相对简单

  • 动力系统简化: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内部结构极其复杂,由大量精密零部件组成,如活塞、曲轴、气门等,制造和装配难度大,对技术和工艺要求高。而电车以电动机为动力源,结构简单,主要部件是定子和转子,无需复杂的机械传动装置,制造和维护更简便。
  • 底盘调校难度降低:由于电池重量较大且分布相对均匀,能使车辆重心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这让底盘调校工作相对传统燃油车更容易。

技术资源更易获取
  • 电动机供应充足:电动机应用广泛,市场上有众多专业的电动机制造商,新进入者容易采购到符合需求的产品,无需自行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和生产。
  • 电池产业成熟:电池技术不断发展,电池供应商众多,除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外,还有不少二线品牌能提供不同性能和价格的电池产品,为电车制造商提供了更多选择。
  • 电控技术可合作开发:虽然电控系统有一定技术含量,但芯片产业供应商相对集中,车企可以与芯片企业合作开发电控系统,也可采购成熟的电控解决方案。

供应链体系完善
  • 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在电车发展过程中,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如充电接口、电池模组规格等逐渐趋于统一,这使得制造商能更方便地从市场上采购到所需零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开发难度。
  • 专业供应商支持:如今形成了完善的电车供应链体系,有专门提供车身、内饰、底盘等零部件的供应商,甚至还有提供整车设计、代工生产等服务的企业,为新造车企业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即使没有深厚的汽车制造基础,也能整合资源造车。

资本和政策推动
  • 资本涌入:电车市场潜力大,吸引了大量资本投入,为新企业进入电车制造领域提供了资金支持,使企业有能力采购技术、设备和人才,开展造车项目。
  • 政策扶持:许多国家和地区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出台了补贴、税收优惠、购车指标优先等政策,降低了企业的造车成本和消费者的购车成本,提高了电车的市场竞争力,也促使更多企业投身电车制造。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3924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