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医美是不是骗局太多

2025-03-07 18:41:29  阅读 2 次 评论 0 条

外贸医美领域确实存在较多骗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类型及分析:
产品类骗局

  • 假冒伪劣产品:一些不法分子会将成本极低的“三无”产品伪装成进口医美产品出售。比如在2023年重庆的案例中,警方发现某医美机构使用的肉毒素97%为黑作坊生产的“三无”冻干粉,成本仅3元,经多级分销后以高价卖给消费者。
  • 以次充好:部分商家可能会用低质量、低等级的医美产品冒充高质量、高等级的进口产品,如用普通的玻尿酸冒充高端品牌的玻尿酸,或者用过期、临近过期的产品重新包装后销售。

服务类骗局
  • 虚假宣传
    • 夸大效果:宣称可以达到立竿见影、完美无缺的效果,比如保证能让皮肤瞬间年轻十岁、皱纹完全消失等,实际上根本无法实现。
    • 虚构资质和案例:声称机构有国际顶尖的医美专家团队,展示虚假的专家资质证书和成功案例照片,吸引消费者。

  • 境外医美陷阱
    • “熟人背书”杀招:利用同胞或熟人关系,让消费者放松警惕,如“邻居张姐都做了半年了”“王总介绍的绝对靠谱”等话术,诱导消费者选择境外医美服务。
    • “低价幻觉”陷阱:相比正规医院,地下诊所给出的价格可能会低50%甚至更多,吸引消费者,但实际上省下的钱可能是用在购买走私药品和劣质医疗器械上。
    • “语言便利”伪装:打出全程中文服务、术后群内24小时答疑的旗号,让赴外求美的中国顾客误以为找到“自己人”,实际上这是精心设计的文化隔离策略,方便他们实施骗局。
    • “即时消失”套路:当出现纠纷时,工作室会以“设备故障”“医生临时回国”等为由迅速关门跑路。


经营模式类骗局
  • 传销式骗局:以进口外贸医美为幌子,采用传销模式,通过拉人头、收取入门费等方式发展下线。组织者会邀请受害者参加各种活动,如爬山、聚餐、红酒会等,逐步获取信任,然后诱导其缴纳高额费用成为会员或代理,承诺给予高额回报。
  • 合同陷阱:在签订医美服务合同时,设置一些不合理的条款,如限制消费者的维权权利、隐藏额外收费项目、对服务效果不做明确承诺等。当出现问题时,消费者难以依据合同维护自己的权益。

为避免在外贸医美中遭遇骗局,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医美机构和产品渠道,查看机构的营业执照、医疗执业许可证等相关证件,仔细核实产品的进口手续、批准文号等信息,不要轻易相信过于夸张的宣传和承诺,保持理性和警惕。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3886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