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中介卖电车本身并不违法,但如果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行为,则可能涉及违法:
- 非法经营相关问题
- 无证经营:如果没有按照当地行政管理规定,取得诸如营业执照等必要的经营许可证件,擅自从事电车中介销售业务,属于无证经营,违反了市场管理法规。
- 超范围经营:中介公司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如果不包含电车销售中介业务,却实际开展了此类业务,属于超范围经营,也是违法违规行为。
- 销售违法来源车辆
- 销售赃车:明知是盗窃等非法手段得来的电车而进行中介销售,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会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 销售拼装、改装车:中介参与销售拼装、改装的电动车,这些车辆不符合安全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也是违法的。比如将非国标电动车改装后冒充国标车销售,或者销售私自拼装的无资质电动车。
- 欺诈及虚假宣传等问题
- 虚假宣传:在销售电车过程中,对电车的性能、质量、续航里程等重要信息进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 价格欺诈:故意抬高价格或者以其他价格欺诈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电车,同样是违法的。
- 侵犯知识产权问题:如果销售的电车涉及侵犯他人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中介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仍然进行销售,可能构成侵权,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