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多个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具体如下:
技术层面
- 电池技术:宁德时代麒麟电池能量密度突破255Wh/kg,比亚迪刀片电池以高安全性闻名全球。此外,众多车企和科研机构还在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积极研发。
- 智能驾驶技术:小鹏、华为等企业通过全栈自研实现了高速NOA、城市记忆领航等功能,部分技术领先合资品牌1-2年。不少国产电车还搭载了激光雷达等先进传感器,提升了智能驾驶的感知能力。
- 智能座舱与网联技术:在智能座舱方面,国产电车普遍配备了大尺寸高清显示屏、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等,华为的鸿蒙智能座舱等具有较高的智能化和交互体验水平。车联网技术也发展迅速,实现了车辆与手机、云端等的互联互通,可远程控制车辆、查询车辆状态等。
市场层面
- 市场份额:2025年1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8.9%。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比亚迪以26.9%的市占率稳居榜首,吉利、长安等品牌紧随其后。
- 消费市场拓展:消费者对国产电车的接受度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2024年插混车型销量增长91.69%,纯电动车增长27.72%。不仅在城市市场,国产电车在县乡地区的渗透率也在逐步提升,虽然目前县乡地区渗透率(28%)低于城市地区(45%),但增长潜力巨大。
产业生态层面
- 产业集群完善:长三角等地区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方圆200公里范围聚集了从锂矿提纯到IGBT芯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新车型研发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18个月,零部件本地化率突破95%。
- 商业模式创新:蔚来的NIOHouse将4S店变成用户社群空间,小鹏汽车的城市NGP功能通过OTA持续进化,理想汽车开创的增程式技术路线解决里程焦虑。换电模式、电池租赁等创新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推广。
国际层面
- 出口表现: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越德国跃居世界第二。比亚迪ATTO3(元PLUS)登陆欧洲市场首月即杀入多国电动车销量前三,上汽MG4EV成为英国最畅销电动车之一。
- 国际合作与竞争:德国大众斥资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奔驰与吉利联合运营smart品牌。在慕尼黑车展上,德国车企高管排队体验中国电动车,中国车企在国际市场上的技术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