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变便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成本因素
- 电池成本下降:电池是电车成本的关键部分,占整车成本的30%-60%。近年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最高时的每吨60万元下降至每吨10万元以下,使得磷酸铁锂电池从18万/吨跌到4.5万/吨。以60度电的电池组为例,整车成本能降低2万多元。
- 规模化及全产业链优势:我国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形成了以大型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为链主的“三电”“三智”产业链条,以及充电桩等配套产业。大型车企如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全产业链整合优势,以及火爆销量下规模效应的成本优势,从而有了产品定价的主动权。
市场竞争
- 行业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众多车企纷纷布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为抢占市场份额,各车企纷纷采取降价策略。2024年几百款新车上市,如比亚迪秦PLUSDM-i荣耀版降价至7.98万元,引发五菱、长安、哪吒等车企跟进降价。
- 市场供过于求: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944.3万辆,比上年增长3成。2024年仅比亚迪、问界、理想三家的计划交付量增加230万辆,而市场需求预测仅有210万辆增量,市场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状态,促使车企通过降价来消化库存。
政策因素
- 补贴政策调整:虽然国家补贴政策有所调整,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到2025年底,一些地方政府仍有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牌照优惠等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也使车企在定价时有了更多的灵活空间。
- 产业支持政策引导: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引导了大量资源投入该领域,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促进了市场的成熟和竞争,间接促使企业通过降低价格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技术进步
- 生产效率提升:随着电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工艺日益成熟,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成本得以降低,从而使车辆的整体成本下降,为价格下调提供了空间。
- 技术迭代推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池技术、电控技术等不断进步,在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例如,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使得同等续航里程的电池成本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