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电车四驱原理各有特点,很难简单地评判哪种绝对最好,以下是对常见的电车四驱原理及其优缺点的分析:
单电机配传动轴四驱
- 原理:车辆仅配备一台电机,安装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依靠传统的四驱系统结构,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前后轴,实现四轮驱动。
- 优点:结构相对简单,研发和制造成本较低。车辆的匹配工作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和电机融合时的平顺性,前后桥间的扭矩分配可沿用普通车型的逻辑。
- 缺点:存在较大车重和较低的传动效率,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车辆纯电续航里程。
双电机全轮驱动四驱
- 原理:在前后桥各布置一台电机,伴以传统的差速器实现四驱。车辆控制系统根据驾驶员的操作指令以及车辆的实时状态,如车速、路况、轮胎附着力等,精确控制前后电机的输出扭矩。
- 优点:动力输出强劲,两台电机协同工作可提供更大的总功率和扭矩,加速性能出色。传动效率高,取消了复杂的传动轴、分动箱等机械部件,减少了动力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响应速度快,能够快速、精确地控制前后轮的扭矩分配,在各种路况下能及时调整车辆的动力输出。
- 缺点:相比单电机系统,成本相对较高,需要两台电机及相应的控制系统。车辆的空间布局需要考虑前后电机的安装位置,可能对车内空间或车辆设计有一定限制。
轮毂电机或轮边电机四驱
- 原理:轮毂电机是将轮毂作为电机的转子,轴承座(羊角)作为定子;轮边电机则是将普通电机安置在车轮旁边,通过传动轴驱动车辆。每个车轮都有独立的电机驱动,可通过控制系统单独控制每个车轮的动力输出。
- 优点:极大地节省空间,无需考虑传动轴、差速器等部件的安装空间,车辆的布局更加灵活。每个车轮都是一个独立的动力单元,反应更快,效率更高,理论上可以实现任何一种驱动形式,能够根据路况和驾驶需求,更精准地控制每个车轮的扭矩,可实现多种复杂的驱动方式。
- 缺点:成本过高,目前还没有厂家推出量产车,更多的是作为试验车或者改装车存在。增加了非簧载质量,会影响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和操控性。电机工作环境恶劣,要经受震动、涉水、高温等极端工况的考验,对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要求高。
综上所述,如果注重成本控制和技术成熟度,单电机配传动轴四驱有一定优势;如果追求高性能、高操控性和较好的综合表现,双电机全轮驱动四驱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选择;而轮毂电机或轮边电机四驱则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潜力,但目前受技术和成本等因素限制,尚未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