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电车销售既有一定的机遇,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整体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具体分析如下:
机遇方面
- 政策支持力度大:多地城市对燃油货车实施限行政策,而营运电车享有路权优先、购置补贴和运营补贴等政策红利。例如2025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通知,将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车辆,直接刺激了物流企业淘汰燃油车、更换新能源车的积极性。
- 市场需求增长:电商与快递行业持续扩张,城市短途配送领域需求庞大,新能源物流车凭借高性价比成为城市配送的优选。据业内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物流车在快递和电商行业的渗透率将突破50%。除快递和电商配送外,冷链物流、社区团购等细分市场对营运电车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 技术不断进步: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成本进一步下降,能量密度提升,使营运电车的续航里程普遍能达到400公里以上,满足城市配送和中短途运输需求。同时,公共充电桩和专用换电站的覆盖率大幅提升,缓解了续航焦虑,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充电网络的完善极大提升了营运电车的运营效率。
- 运营成本优势:相对于传统燃油车,营运电车在能耗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以电动公交车为例,其百公里电耗成本通常仅为燃油车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长期运营下来能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使用营运电车可以降低日常运营支出,提高经济效益。
挑战方面
-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营运电车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仅有传统车企加大在营运电车领域的布局,还有新势力品牌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各品牌之间在价格、性能、服务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使得销售人员在争取客户订单时面临更大的压力。
- 客户需求复杂:营运电车的客户群体主要包括物流企业、公交公司、租赁公司等,这些客户对车辆的性能、可靠性、售后服务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且需求较为复杂。例如,物流企业可能更关注车辆的载货量、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公交公司则对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运营成本更为看重。销售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这对销售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行业认知偏见:尽管营运电车技术在不断进步,但仍有部分客户对其存在认知偏见,担心车辆的续航里程、充电便利性、电池寿命等问题。比如一些长途物流企业认为目前的电动卡车续航里程无法满足长途运输的需求,即使有充电设施,充电时间过长也会影响运输效率,这需要销售人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市场教育和客户沟通,消除客户的顾虑。
- 销售压力较大:车企对销售人员通常有明确的销售任务和指标要求,如每月的销售数量、销售额等。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销售人员需要不断地开发新客户、维护老客户,以完成销售任务,工作压力较大。而且,销售业绩直接与收入挂钩,业绩不佳可能导致收入减少,甚至面临被淘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