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续航为什么不能提高

2025-02-10 10:21:50  阅读 6 次 评论 0 条

电车续航其实一直在不断提高,但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其提升速度相对较慢,且难以达到人们期望的理想状态。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限制因素:
电池技术瓶颈

  • 能量密度提升困难:目前常见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进一步大幅提高面临诸多挑战。电池能量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电池所能存储的电量,它基本上由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决定,此外还有很多非活性物质如导电助剂、粘结剂、隔离膜等也会影响能量密度。要提高能量密度,需要研发新的正负极材料以及优化电池结构,但这需要时间和大量的研发投入,并且在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安全性、成本等因素。
  • 电池容量与体积、重量的矛盾:增加电池容量是提高续航的直接方法,但这会带来电池体积和重量的增加。一方面,车身空间有限,无法无限增加电池数量;另一方面,电池重量的增加会使车辆整体质量上升,导致能耗增大,续驶里程增加的效果会被抵消,同时还可能影响车辆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

成本因素
  • 购车成本增加:续航里程的提升主要依靠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组,而电池成本在电车总成本中占比较高。例如,一般十几万价位、续航500公里左右的电车,电池容量在60度左右。如果要将续航提升到800公里甚至1000公里,电池容量需要大幅增加,这会使车辆的制造成本显著上升,进而导致车辆售价提高,消费者购车时的经济压力增大。
  • 后期电池更换成本高:电池的寿命是有限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和充放电次数的增多,电池性能会逐渐衰减。长续航电车的电池容量大,更换电池时的费用也会更高。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车辆设计与性能平衡
  • 车身重量增加:更大的电池组意味着更重的车身重量。车辆过重会对操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例如转向灵活性降低、刹车距离变长等。同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电耗也会相应增加,这与追求长续航的初衷相悖。
  • 空间占用:电池组体积较大,为了容纳更大容量的电池,车辆的内部空间可能会受到挤压。这会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以及后备箱等储物空间的大小,降低车辆的实用性。

外部环境与使用因素
  • 温度影响: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不可小觑,低温下电池活性下降,续航缩水;高温则可能导致电池老化加速。例如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冬季,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可能会下降30%甚至更多。
  • 驾驶习惯和路况:不同驾驶习惯、路况条件也会让续航表现天差地别。激烈的驾驶方式会加速电池放电,无形中削减了续航里程;坎坷的路面不仅磨损轮胎,还会影响汽车的稳定性和能耗;车速越快,空气阻力越大,这直接导致电能耗量的攀升,影响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充电设施和时间因素
  • 充电设施不完善:尽管近年来充电桩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分布仍不均衡,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老旧小区,充电桩的覆盖仍然不足。对于长续航电车来说,如果在途中找不到合适的充电桩,即使车辆的续航里程很长,也无法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
  • 充电时间长:即使使用快充技术,充电时间也相对较长。目前大部分快充技术能在半小时左右将电量从10%充到80%左右,但如果电池容量过大,充电时间仍然会比较长。相比之下,燃油车加油只需几分钟,在使用便利性上,电车的长续航优势并不明显。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345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