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发生事故并不一定容易起火,整体起火概率甚至低于燃油车。具体分析如下:
- 数据角度:据统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火灾发生率从2021年的1.85/10,000降低到了2023年的0.96/10,000,而燃油车的起火率则在1.5/10,000左右。在挪威,汽油和柴油汽车的火灾发生率是新能源汽车的四到五倍。
- 起火原理及相关因素
- 电池特性:电车多采用锂电池组,车辆发生事故时,电池可能受挤压、穿刺等外力作用,致使内部隔膜破裂,正负极短路,引发热失控起火。如一些严重碰撞事故中,电池包受挤压变形,内部电芯短路,瞬间释放大量热量引发火灾。车辆碰撞还可能损坏电池管理系统,使电池充放电控制失衡,增加起火可能性。
- 车辆设计:若车辆设计时未充分考虑电池保护,碰撞时无法有效分散能量,电池受冲击大,会增加起火风险。
- 电路系统:电动车电路系统若存在老化、短路等问题,碰撞过程中也可能引发火灾。车辆行驶时,电路系统受振动、摩擦等外力影响,长期使用后电线可能老化、绝缘层破损,导致短路,短路产生的热量会引燃周围可燃物质。
- 技术和安全措施
- 电池技术进步:车企和电池供应商不断研发改进电池技术,如应用新型电池材料和结构,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升级电池管理系统,更准确监控电池状态,及时处理潜在隐患。
- 安全标准严格:国家和行业加强对新能源电车的安全监管,出台一系列严格安全标准和法规,如规定国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一旦因热失控起火,间隔时间至少5分钟,确保人员安全逃生。